“嗚嗚~”
咸陽大營響起悠揚的號角,一萬騎兵整裝待發,等候皇帝到來后便揮師向西。
因為天子親征吐蕃,今天的早朝被取消了,滿朝文武全部來到金光門為皇帝送行。
驕陽照耀之下,城墻上的旌旗獵獵招展。
數百名身穿紫袍、緋袍、綠袍的官員在城門外的樹蔭下翹首期待,等著天子出城。
李瑛身穿戎裝,身披金黃色的披風,頭戴黑色武弁(皇帝出征時專用帽子),腰懸長劍,翻身跨上一匹通體潔白如雪的汗血寶馬。
崔星彩與杜芳菲率領所有嬪妃、皇子、公主來到丹鳳門送行,齊刷刷的施禮。
“高原兇險,陛下可要保重龍體,早日凱旋歸京,勿使臣妾等牽掛!”
送行的兒女則以滕王李仰為首,后面跟著郯王李優、鄭王李馭、郢王李武、褒王李緯等皇子,以及李曄、李瑾等公主,另外還有太子妃王彩珠、滕王妃東方悅、韋熏兒、張嫻等兒媳。
“愿父皇所向披靡,蕩平藩邦,早日凱旋回京!”
李瑛在馬上揮手:“驕陽當空,你們都回去吧,朕用兵多年,未嘗敗績,爾等勿須擔憂!”
八歲的李備身穿專門為自己制作的甲胄,策馬緊緊跟在父親身后,也跟著揮手。
“母妃與諸位姨娘都回去吧,我一定會保護父皇!”
李備的話頓時引來一陣哄笑,也沒人拿他的話當真,八歲的孩童玩笑而已。
從大明宮跟著李瑛出征的還有內侍省的吉小慶、馬三寶、劉伶等宦官,以及三千羽林軍,錦衣衛指揮使伍甲率領的兩千錦衣衛,這些屬于皇帝的貼身衛隊,不在一萬騎兵之內。
“駕~”
李瑛策馬揚鞭,率領五千鐵騎順著大街向南奔馳,到了朱雀門橫街隊伍拐彎向西,浩浩蕩蕩的趕往金光門。
金光門外,送行的官員翹首期待。
身穿四爪龍袍的太子李健站在官員堆里格外引人注目,好似鶴立雞群。
李健既可以與其他皇子一起為父親送行,也能以太子的身份送行,畢竟太子是國家儲君,嚴格來說也是一個職務。
李健果斷的選擇出城與大臣們一起送行,這樣可以在文武百官之中混個臉熟,順道看看有沒有人來抱自己的大腿?
雖然自己現在沒有實權,很難釣到大魚上鉤,但能拉攏幾個小蝦米支持自己也不錯。
有句話說的好,“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要想組建屬于自己的太子黨,就得從拉攏小吏開始,哪怕是個縣令自己也要以禮相待。
為了給大臣們留下好印象,李健特意把自己的馬車弄得十分簡樸,拉車的馬匹也換成了駑馬,給人營造了一種太子為人節儉的感覺。
作為太子的李健從來沒有參加過早朝,因此認識的大臣并不是很多,便讓擔任太府卿的外祖父薛絳替自己逐一引薦。
“這位是中書令裴相、這位是侍中顏杲卿!”
“見過裴相、見過顏相!”
“這位是吏部尚書李適之。”
“呵呵……孤與李相是本家,認識好幾年了。”
“這位是兵部尚書杜希望!”
“見過杜公!”
“這位是刑部尚書皇甫惟明。”
“呵呵……認識、認識,孤在岳父家里曾經與皇甫尚書小酌過一次。”
在薛絳的介紹下,李健與身穿紫袍的大臣們挨個見禮,彎腰作揖,態度十分謙恭。
“這位是工部尚書韋堅!”
薛絳挨個介紹,很快來到了韋堅身邊。
“李健見過韋尚書!”
李健畢恭畢敬的對著韋堅施了一禮,余光偷偷打量這個未來極有可能成為自己岳丈的當朝重臣。
韋堅也在不動聲色的觀察這個太子,同時還禮:“臣韋堅這廂還禮了!”
韋熏兒昨晚突然登門,說要把堂妹介紹給太子為嬪,還說已經征求了三叔、三嬸的意思,他們都同意這樁婚事,并希望韋堅促成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