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鄯州停留了一日,李瑛率領大隊人馬驅趕著牛羊向青海湖進軍。
顏真卿率領隴右的官員出城送行,一直送出五十里路,方才被李瑛勒令停下送行的腳步。
李瑛穿越前的青海湖周圍并沒有城市,但大唐年間卻有一座名叫伏俟城的吐谷渾舊都,城內住著三萬多居民。
要說吐谷渾這個國家的歷史,那得從西晉時期說起。
西晉末年,鮮卑中有個名叫慕容吐谷渾的首領率領一支萬余人的部落穿過蒙古高原,穿過祁連山,最終停留在水土肥沃的青海湖一帶。
這個時期,居住在青海湖的居民以羌人為主,就是把三國的馬超奉為“神威天將軍”的那個羌族。
鮮卑人來到青海湖搶地盤,羌人自然不愿意,于是兩個部落便發生了戰爭。
結果十幾萬羌人被一萬多鮮卑人打趴下,于是鮮卑人便成了這片地盤的新主人。
經過連續兩三代的發展,羌人與鮮卑人完成了融合,便以初代君主的名字給國家命名為“吐谷渾”。
在之后的一百多年內,鮮卑統治者一直和羌人豪強爭奪統治權,大多數時期都被鮮卑人牢牢控制著政權,直到羌人最后徹底沒了心氣,從骨子里接受了鮮卑人的統治。
南北朝時期,吐谷渾曾經達到鼎盛,不僅控制了后世的整個青海省,還占領了四川西部、甘肅大部,治下人口將近百萬。
隋朝時期,吐谷渾拒不納貢,雄心勃勃的楊廣率領十萬大軍從長安出征吐谷渾,用時半年攻占了伏俟城,還真把吐谷渾給滅亡了,也算是功勞一樁。
滅了吐谷渾之后,楊廣在這片區域設置了西海、河源四郡,從國內發配了十萬囚徒來到西陲開荒耕種,拱衛邊疆。
如果不是楊廣后來瞎折騰,隋朝也許會在西域建立強有力的統治,這也算是楊廣一生中為數不多的高光時刻。
只可惜樂極生悲,楊廣不顧大臣反對,堅持率軍穿越祁連山前往張掖、武威一帶炫耀武力,震懾吐谷渾舊部,卻在進入山谷后遭遇大幅降溫,把衣衫單薄的隋軍凍死了三萬人。
幾年之后,隋朝深陷農民起義的泥潭,逃到了荒漠中的吐谷渾貴族趁機復國。
再后來,大唐建立,吐谷渾跟唐朝過了幾次招之后知道不是對手,便向李世民臣服,做了大唐的藩屬國。
貞觀年間,吐蕃強人松贊干布橫空出世,迅速統一了高原,遷都邏些城建立了吐蕃帝國。
松贊干布遣使向李世民求婚,被李世民拒絕,松贊干布便率吐蕃軍殺到青海湖,把吐谷渾這個大唐小弟暴打了一頓。
接到吐谷渾的求援,李世民派遣唐軍支援,與吐蕃人大戰一場,基本上打了個五五開。
李世民這才發現自己小瞧了高原上的吐蕃人,于是答應了松贊干布的求婚,把文成公主嫁到了高原,并陪送了上萬名各類工匠,以及佛經、書籍、糧食等作為嫁妝。
得到了大唐先進的技術之后,吐蕃人的實力飛速發展,在李治時期攻滅了喜馬拉雅山下的勃律國,并頻頻由此出兵騷擾安西四鎮。
唐高宗時期,趁著唐軍在遼東征討高句麗的時候,吐蕃大相論欽陵率軍大舉進攻吐谷渾。
吐谷渾向唐朝求救,但李治卻沒有及時派兵救援,導致吐谷渾被吐蕃滅亡,剩下的吐谷渾人遷徙到甘肅的涼州一帶定居。
滅亡了高句麗之后,李治命薛仁貴率十萬大軍護送吐谷渾舊部返回青海湖一帶,企圖幫助吐谷渾復國,建立大唐與吐蕃之間的緩沖區。
但沒想到薛仁貴在大非川慘敗于論欽陵,十萬唐軍幾近覆沒。
從這以后吐谷渾的舊民感到復國無望,徹底臣服在吐蕃人的統治之下,吐谷渾就此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在李瑛繼位之后,大唐與吐蕃爆發了前所未有的大決戰。
吐蕃贊普氣勢洶洶的派遣三十萬大軍兩路挺進,企圖占領大唐的劍南道與隴右道,卻就此遭遇滑鐵盧,被拖進了戰爭的泥潭。
隨著李光弼在劍南的反擊,大唐兵鋒不斷的挺進高原,距離邏些城越來越近。
在吐谷渾境內與唐軍鏖戰了兩年的吐蕃軍倉促撤退,哥舒翰率領十五萬唐軍趁機占領了吐谷渾全境,將這片廣袤的土地首次納入了大唐版圖。
雖然李世民在位時期,曾經派遣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人攻破了伏俟城,逼死了吐谷渾君主伏允。
但李世民接受了伏允兒子伏順的投降,并冊封他為吐谷渾可汗、西平郡王,讓吐谷渾做了大唐的附屬國,并沒有真正把吐谷渾納入大唐版圖。
直到哥舒翰去年驅逐了吐蕃人,顏真卿把治所從蘭州遷到鄯州,將伏俟城改為伏俟縣,另外設白山、多瑪、迷桑三縣,并派遣漢人官員治理,這才算把吐谷渾全境正式納入大唐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