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鄯州到伏俟城六百里的路程,用了將近五天方才抵達。
遠遠看去,只見伏俟城外寨柵連綿,五顏六色的大唐旗幟在風中獵獵招展。
統兵大將李欽、副將李抱玉,以及伏俟縣令、神威軍統領等地方官員前來迎接。
“臣李欽率麾下將校前來迎接圣駕!”
年逾四旬的李欽彎腰施禮,率眾參拜。
“眾卿家平身。”
李瑛笑容可掬的招呼在場的官員平身,隨后進入了伏俟城視察。
為了安撫吐谷渾的舊民,李瑛帶著一眾官員走上街頭,與吐谷渾的百姓熱情寒暄,詢問他們有什么困難需要朝廷幫忙解決?
“從今以后,西海岸邊的百姓都是我大唐的子民,無論是羌人還是鮮卑人,與漢人一視同仁。”
李瑛下令在街上張貼告示,告知百姓朝廷會優先在伏俟城建立五十座學堂,讓吐谷渾的娃兒學習漢人文化,讀書識字。
對于大唐皇帝的關懷,吐谷渾舊民感動不已,載歌載舞的答謝,發誓要永遠效忠于大唐。
安撫完了百姓,李瑛在行轅中召見了李欽、李抱玉二人,將自己的計劃如實相告。
“朕準備親自統率這支人馬向南出昆侖山,再穿越這片叫做可可西里的戈壁,再穿過唐古拉山進入吐蕃境內……”
李欽與李抱玉聽著這些陌生的地名,如墜云霧。
“這地方有道路嗎?”
“有一條古道,但朕只查到了大致路線,具體的路段還得派遣斥候與當地牧民提前刺探。”
李瑛命吉小慶拿出顏真卿獻給自己的地圖交給李欽。
“這是顏真卿派人刺探到的詳細路線,目前已經偵查到昆侖山埡口,你們二人即刻拔營,順著這條道路行軍。”
“朕從鄯州給你們帶來了一萬頭牛、十萬只羊,以及糧食、木柴、松油若干。”
“大軍一邊行軍,一邊放牧牛羊,沿途讓將士們每天吃兩斤肉,一斤糧食,這樣的話,足夠我軍支撐一百天左右。”
李欽一聽就樂了:“臣還以為這些牛羊是陛下繳獲的呢,原來是給將士們準備的軍糧,每天吃二斤肉,這也太奢侈了吧?”
李瑛鄭重的道:“西海岸邊的海拔大概在三千米出頭,所以將士們暫時還沒有反應,但隨著大軍南行,海拔將會越來越高。
等抵達昆侖山埡口的時候,海拔將會攀升到五千米,朕估計會有一部分將士產生高原反應。
在行軍途中讓將士們補充足夠的牛羊肉,可以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對抗高原反應。”
“哦、哦……”
李欽對“海拔、米、高原反應、身體素質”這些詞語一臉懵逼,仿佛在聽天書。
但他又不敢多問,免得自己什么都不懂,讓皇帝以為自己是個草包,只能不停地點頭稱是。
李瑛已經打算平定吐蕃之后推廣阿拉伯數字,提高老百姓的算數能力,對應的也要把米、斤、里這些計量單位推廣,這才毫不隱瞞的給李欽、李抱玉二人普及起了高原的基本常識。
“我們大唐的整體地形西高東低,最東面的海岸以零米計算,向西超出海面的土地叫做海拔。
這片高原是全天下最高的地方,平均高度超過了海面四千米。
海拔越高,從平原地區來的人就越容易產生不良反應,出現嘔吐眩暈癥狀,這就叫做高原反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