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諱卻告訴廖勝:“王司馬為國捐軀,廖將軍卻安然無恙,讓杜大人與朝廷知道了,豈不認為你貪生怕死,畏縮不前?方才導致王弼遇襲身亡?”
廖勝亂了方寸,請求公孫諱給自己指點一條出路。
公孫諱道:“廖將軍勿憂,本將已經派遣斥候搜索這支賊兵,一經發現,你與本將一舉出擊,將這支賊兵擊破。
到時候你有破賊功勞,朝廷便不會追究你臨陣不前的責任,還會獎勵你為王司馬報仇。
到時候只要破了賊兵,就算交糧的期限晚幾天也是無妨,本將自會修書為你辯解。”
廖勝聞言大喜,連忙作揖致謝:“小弟的前途都著落在公孫兄的身上了,等我完成這趟差使,必有重謝!”
于是廖勝帶著押糧的隊伍繼續在關內等待,只等公孫諱找到賊兵的藏身之處,再一起出兵剿滅。
公孫諱不知道從哪弄來了幾個新羅舞伎送給廖勝,讓他每天在臨渝關飲酒快活,不知不覺間就把押糧的任務拋到了腦后。
安守忠派出的斥候一路快馬加鞭,很快來到臨渝關,謊稱是河北的商人,憑借提前準備好的官府文牒,順利的混進了關內。
進了關之后,斥候發現三千多輛運輸糧食的馬車停在關下,車夫們每天悠閑的在樹蔭下乘涼,絲毫沒有趕路的意思。
遼東斥候十分奇怪,便向車夫打聽:“我看你們都在這關內休息兩天了,為何還不趕路送糧?”
民夫哂笑道:“我們何止在這里休息了兩天,都休息半個月了。上面不發話,我們有什么辦法?”
“上面為何不讓你們過關?”斥候詫異的問道。
民夫便把原因告知:“前幾天白狼山道路被雨水沖毀,修好之后又出現賊兵劫道,甚至就連帶隊的王司馬都死在賊兵箭下,你說怎么過去?”
斥候心中十分納悶,自己這一路走來也沒看到道路損壞,也沒看到有賊兵出沒,這里面必有緣故。
斥候也不敢從臨渝關原路返回,萬一被守軍抓起來也沒人救自己,當下繞道三百多里走無終道穿過了燕山,快馬加鞭的返回南海府向安守忠稟報刺探到的消息。
就在這時候,公孫諱接到了王忠嗣的書信,說是大軍已經攻克了扶余、長嶺這兩座渤海國的軍事重鎮,兵鋒直指龍泉府,距離上京只剩下八百里路程,就算安守忠插上翅膀也搶不到頭功了,可以把遼東的軍糧放行了。
公孫諱立即找到廖勝告訴他:“經過本將派出的斥候刺探,這支賊兵已經渡海去了遼東,廖將軍可以過關了。”
廖勝一臉懵逼,說好的一起殲滅這支賊軍立功的事情就這樣拉倒了?
“公孫將軍何不出兵追擊?”
公孫諱道:“本將奉命鎮守臨渝關,責任重大,驅逐附近的流寇還行,豈能縱兵追襲?”
功勞沒了,交糧的期限也耽誤了二十多天,廖勝只能央求公孫諱幫自己寫封書信介紹臨渝關發生的情況,讓自己給河南布政使以及安守忠有個交代。
公孫諱哄騙道:“廖將軍盡管放心,到時候本將會給兵部寫一道奏折,說明此事。”
廖勝這才放心,急忙率領運糧隊伍穿過臨渝關,晝夜兼程的把糧食送往相距五百里的安守忠大本營柳城。
三日之后,正率部趕往南海府的安守忠接到了斥候的稟報,獲悉運糧的隊伍被阻擋在臨渝關里面,已經滯留了半個多月,不由得勃然大怒。
“臨渝關是王忠嗣麾下的軍隊在把守,這一定是他們故意使得陰招,想要延誤我們的糧草補給,免得我軍搶到了滅亡渤海國的頭功!”
王忠嗣麾下的將領聞言群情激奮,紛紛要求安守忠上書彈劾王忠嗣。
“王忠嗣真是欺人太甚,我軍都已經奉命攻打渤海的西京和南京了,他居然還要掐我們的糧草,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將軍你一定要給天子上書彈劾此賊一本,否則將士們太冤了!”
“我操他姥姥,咱們拼死拼活的跋涉了四五千里,幫著朝廷收復了遼東,王忠嗣居然這樣給我們使絆子,我看干脆造反算了!”
“對,反了算啦,王忠嗣是圣人的義兄,他怎么會聽我們的?最后肯定還是會包庇此賊,我看咱們還是反了算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