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希望雖然認為王忠嗣這么做的可能性極大,但也犯不上因為安守忠得罪王忠嗣,便提議把安守忠的奏折快馬加鞭轉送到高原,請大唐皇帝定奪。
顏杲卿道:“陛下離京已有二十多日,此刻估計早已深入高原,距離長安怕是不下三千里路程,縱然八百里加急送信,一來一回也得七八天的功夫。
再者說了,陛下隔著遼東萬里迢迢,他又怎么能斷定安守忠所奏是真是假?
就這樣把奏折送到陛下手中,讓他給兩位大將評理,豈不是給陛下出難題,讓陛下空口斷案?
以我之見,應該先派出一個調查團趕往河南、遼東就地調查,等弄清了事情的真相之后,再上奏陛下不遲!”
“顏相言之有理!”
裴寬首先贊同顏杲卿的建議。
杜希望也贊同:“還是顏相的主意更好,我支持你的看法。”
東方睿、李適之、劉君雅這三名內閣大臣也表態支持顏杲卿的提議,認為先派出調查團查清了真相之后再上報給皇帝不遲,而不是直接把難題甩到遠在高原上的皇帝面前。
這樣一來,就有六位內閣大臣支持顏杲卿的提議,不用等韋堅、皇甫惟明、韋陟三人表態便直接通過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確定由哪幾個部門去調查此案?
戶部與兵部作為直接參與的部門,肯定要有官員參加,主要討論的是除了兵部與戶部之外,還應該再讓哪兩個部門參與進來?
“我認為讓御史臺與大理寺各派遣幾名官員參與,可以保證調查的公正性。”
刑部尚書皇甫惟明第一個站出來表態。
作為王忠嗣的好友,他其實很想讓刑部參與此案的調查,奈何這不是刑事案件,讓刑部強行參與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于是皇甫惟明便把李亨執掌的大理寺推了出來。
如果說御史臺是大唐的紀檢委,那么大理寺就是大唐的檢察院,調查武將濫用職權屬于職責所在。
皇甫惟明知道李亨與王忠嗣的關系比自己和王忠嗣還鐵,只要讓李亨參與進去,不管這件事是真是假,都可以幫助王忠嗣化解。
“我支持皇甫尚書的提議!”
皇甫惟明話音落下,工部尚書韋堅立刻表態支持,以達到引起其他人共鳴的效果,畢竟皇甫惟明的提議合情合理。
站在下邊的李亨有些牙根癢癢,奈何自己不是內閣大臣,沒有表態的權力,只能站在一邊看戲,心中暗自祈禱多站出來幾個人支持皇甫惟明的提議。
萬一皇甫惟明的提議沒有獲得足夠的支持,自己就必須站出來抗議,這種事情憑什么把大理寺排除在外,就因為我李亨沒有成為內閣大臣嗎?
“大理寺與御史臺都是職責所在,理應參與調查!”
戶部尚書劉君雅既不想得罪安守忠,更不想得罪王忠嗣,自然希望有更多的部門參與進來分擔火力,當下緊跟著韋堅表態支持。
裴寬、李適之、韋陟也都表態支持,皇甫惟明的提議順利通過,留守內閣當朝決定派出由兵部、戶部、御史臺、大理寺四個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趕往遼東深入調查此事,等查清了真相之后再上報大唐皇帝。
裁決完畢之后,韋堅看似無意實則有心的為李健造勢。
“唉……以后陛下再出征的時候,我等應該奏請由太子監國,免得我等都怕得罪人,誰也不敢站出來一錘定音!”
韋堅話音落下,馬上引起了一幫九卿與五監的附和,憑什么你們六部尚書就要高人一等?
“韋尚書所言極是,自古以來,皇帝出征理應由太子監國,免得群龍無首,誰也做不了主!”
除皇甫惟明之外,其他的內閣大臣并未表態,由裴寬宣布早朝結束。
你們有本事去給陛下奏請,在這里起哄有什么用?
我們總不能現在就把太子拉出來監國吧,這韋堅簡直是沒事找事,太子跟你有什么關系,就在這里沒事找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