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從悉諾邏驛鎮繳獲的吐蕃地圖來看,此處距離吐蕃國都邏些城只剩下九百里路程。
在這九百里的路程之中只有一座名叫達木的縣城,距離悉諾邏驛鎮大概五百里,距邏些城只有四百里,拿下這座達木城就可以暢通無阻的兵臨邏些城下。
從悉諾邏鎮到達木城的路上還有兩座驛鎮,分別是野馬驛與閣川驛,閣川驛就是李瑛穿越之前的那曲市,是拉薩北部的交通樞紐。
雖然這個年代的交通條件與二十一世紀不可同日而語,但現在的閣川驛依舊是邏些城北部的門戶,拿下它便可以切斷唐蕃官道的糧食補給。
李瑛派遣伍甲去審問俘虜,得知悉諾邏鎮距野馬驛有一百三十里,距閣川驛二百八十里。
“野馬驛只有五六百人駐守,而閣川驛的吐蕃守軍有三千左右,而且驛鎮上還有大量的糧草。”
伍甲把審問出來的情報詳細稟告給大唐皇帝,“只要拿下閣川驛,就能切斷扼守官道的吐蕃軍糧食補給。”
李瑛決定繼續乘勝出擊,同時偷襲這兩個驛鎮。
由李抱玉率領六千騎兵繞過野馬驛,突襲閣川驛,殺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由李鐵率領三千精銳步卒晝夜急行軍,圍住野馬驛,力爭全殲驛鎮內的吐蕃人。
隨著大唐皇帝一聲令下,近萬唐軍再次出擊,李欽率領主力部隊隨后接應,李瑛親統剩下的騎兵殿后。
兩天之后,捷報相繼傳來。
李抱玉奇襲閣川驛,全殲三千吐蕃守軍,并繳獲了囤積在驛鎮內的十余萬石糧食,其中多為青稞和小麥,另外還有一些谷子與豌豆。
李鐵則毫無懸念的攻占了野馬驛,將驛鎮內的吐蕃士兵全部殺死,免得有人逃回邏些城報信。
“哈哈,看來今年中秋可以在布達拉宮賞月了!”
李瑛接到消息后喜出望外,帶著李白、令狐承等隨行官員催兵急進,于兩日之后抵達了閣川驛,并順著唐蕃官道布置防御,阻止駐守官道的吐蕃軍隊反撲。
李瑛自從五月中旬離開長安,歷時兩個多月,跋涉四千三百里路程,終于如愿以償的切斷了唐蕃官道的糧草補給路線,對阻擋哥舒翰的吐蕃軍形成了甕中捉鱉的態勢。
在長達兩千里的唐蕃官道上沒有一座城池,甚至就連驛鎮都沒有,沿途只有層巒疊嶂的雪山,以及蜿蜒不息的河流。
將近十萬吐蕃軍隊猶如霓虹燈一般散布在官道兩側的險要之處,一層層的阻擋唐軍的逼近。
在過去的兩個月之內,唐軍又付出了陣亡近萬人的代價,把戰線向前推進了三百里,平均每個月只能進軍一百五十里左右,照這個速度,即便到過年也走不出這條蜿蜒曲折的唐蕃官道。
看到唐軍對自己的鐵桶陣無計可施,只能采取繞道的方式推進,吐蕃大將悉未朗漸生驕傲之心,并夸下海口。
“唐軍要想突破我的防線,至少填上二十萬人命,憑哥舒翰率領的這些人遠遠不夠!”
由于官道中沒有建筑,因此吐蕃軍儲備的糧食并不多,各支兵馬的存糧基本都在半月左右,每隔七八天就由閣川驛中的后勤部隊把糧食運送到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