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木城距白畢澤將近四百里,金城公主的騎術只能說是一般,用了兩天方才抵達目的地,而這時東則布等人已經在邏些城發動政變,殺害了尺帶丹朱。
看到有一隊吐蕃人到來,巡邏的唐軍很是詫異,急忙稟報統兵的中郎將馬璘:“稟將軍,東邊來了一隊百余人的吐蕃隊伍。”
馬璘聞報當即親自帶人前去攔截:“呔……你們這幫吐蕃人所為何來?是來送死的,還是來投降的?”
金城公主催馬出列,施禮道:“有勞這位將軍稟報大唐天子,就說吐蕃贊普尺帶丹朱之妻金城公主李奴奴求見,有要事相商。”
金城公主作為與吐蕃和親的使者,在大唐可謂無人不知,馬璘見她穿著大唐公主服,頭戴鳳冠,端的是雍容華貴,當下自是不敢怠慢。
“原來是公主殿下親至,請恕末將眼拙。”
馬璘急忙下馬參拜,“請公主稍等片刻,末將這就去向陛下通報。”
金城公主面帶微笑的頷首:“有勞將軍。”
李瑛正在議事廳與李白、令狐承、崔寧、韋芝等隨行的官員商議攻占了邏些城之后如何治理高原,一步步的馴化吐蕃遺民,忽然在門外值守的宦官來報,中郎將馬璘求見。
李瑛只當是正常的匯報,也沒當一回事,吩咐讓馬璘進來的同時繼續與眾臣商討政事。
馬璘入內施禮完畢,拱手道:“啟奏陛下,金城公主在城外求見,請陛下示下。”
“誰?”
李瑛先是一愕,隨即反應過來,“你說的是嫁給尺帶丹朱的金城公主?”
“正是。”馬璘應道。
李瑛皺眉問道:“她可曾說所為何來?”
馬璘道:“未曾,只是說有要事求見陛下。”
李白開口道:“臣猜測要么是來求和,要么是來投降的。”
包括李瑛在內的所有人都這樣認為,二十萬唐軍逼近邏些城一百里,吐蕃人除了求和便只剩下投降一條路。
“公主代表我們大唐與吐蕃聯姻,為邊陲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朕必須以禮相待。”
李瑛思忖了片刻,吩咐李白與令狐承代表自己到達木城外迎接。
李白還未領命,李瑛又改變了主意,讓禮部侍郎令狐承與兵部侍郎崔寧一起出迎,讓李白在議事廳等候。
李白對此表示抗議:“莫非陛下擔心微臣對公主失禮?”
李瑛自然不會承認,笑道:“你是御史大夫,當朝重臣,朕覺得規格過高,還是讓兩位侍郎出迎更為妥當。”
李白不復多疑,當下安心陪同皇帝等候金城公主入城。
達木城只是個小縣城,不消片刻功夫,令狐承就與崔寧帶著數百人來到城外迎接金城公主。
“大唐禮部侍郎令狐承、兵部侍郎崔寧奉了大唐皇帝旨意,前來迎接公主殿下進城。”
兩位侍郎一起下馬,畢恭畢敬的施禮。
面對大唐天子的禮遇,金城公主很是高興,看來大唐并沒有因為更換了皇帝慢待自己。
掐指算算,金城公主于景龍四年李顯在位的時候嫁入吐蕃,至今已經過了三十二年,而大唐也經歷了李旦、李隆基、李瑛三位皇帝的交替,能夠仍舊對她這位公主以禮相待,讓她很是感動。
在兩位侍郎的迎接下,金城公主進入了達木城,在一座府邸內見到了大唐皇帝李瑛。
“妾身金城公主拜見大唐皇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金城公主雖然是長輩,但按照大唐的禮儀,初次面圣也要行跪拜禮,因此她口稱萬歲,準備跪地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