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景知道最后決戰即將到來,可惜總攻的時間不是自己決定的,那是上層領導決定的,甘西省的許多主要領導已經沒有以前那樣意氣風發,其中許多人都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
甘西省的政治生態會怎么樣,政治局面的走向如何,并不是韓景能左右的,關鍵還是看上層領導之間博弈結果。各個陣營勢力大小和平衡狀態決定著最終的結果。
幾天時間一晃而過,還是沒有下來具體的決定,看情形情況不是想象的那樣簡單,韓景對這樣的情況雖然也是有思想準備,但是,心里還是產生莫名的傷感。
兵貴神速,打鐵趁熱,這樣的速度也太慢了,要是行軍打仗也是這樣,那仗也不用打了,戰機稍縱即逝,抓不住戰機還怎么打仗?
眼前的戰機丟掉了,土氣衰弱了,再吹沖鋒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是因為害怕的事情太多了,需要的平衡的事情太多了,前怕狼后怕虎,才會猶豫不決。
正在韓景心急如焚的時候,省委書記顧春明決定帶著省經貿委,發改委,商務廳,省政府眾多的官員到米國考察,學習人家的先進管理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這也是正常的事情。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我們改革開放就是為了讓好東西進來,不斷提高自己。
可是這樣的關鍵時刻,突然間出國考察,其中的意思也是不言而喻的,韓景也敏銳的感覺到,這事情不簡單。
難道有人要跑路?韓景心里“咯噔”一下,一種不祥的預感從心里升起。
怎么辦呢?干預吧!自己又沒有這樣的權限,不干預吧!又害怕發生了不可預料的事情。
其實事情也是很簡單的,只需要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讓顧春明走不了的,簡單的事情復雜化,而復雜的問題卻時常簡單化了,這種思想從上往下已經很普遍了。
上梁不正下梁歪,很簡單的道理,從古至今,官場的權術就是一部斗爭史,經久不息,源源不絕,到了現在只不過是披上了文明的外衣。
顧春明出國考察的日子沒有幾天了,甘西省一切平靜如常,實際上暗地里是暗流涌動,驚濤駭浪的,只不過是許多人不知道而已。
韓景的聯合調查組組長的身份還在,只不過只是個光桿司令,所有下來的調查組成員都已經回京城去了,帶著所有的調查材料和報告。按道理講,韓景應該是回京城的,作為聯合調查組組長,無論怎樣講,也得回去向領導匯報一下工作的事情。
讓人意外的事情就是,上面明確告訴他,他不必回京城,要他坐鎮甘西省,說是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去做,具體是什么樣的事情,等侯通知。
韓景知道應該是上面的決定定下來了,只不過是自己的猜測,至于是不是這樣的情況,誰也說不準的。
韓景沒有隨聯合調查組回京城的事情,在甘西省上層領導中傳開了,絕大部分人都認為,韓景受到了冷落,原因很簡單,做出來了讓領導不高興的事情。
甘西省雖然是貧窮落后的省份,政治生態環境不好,但是,總體上還是相對穩定的,大家都是相安無事,沒有出什么大亂子,不同陣營之間的爭斗也是可控的,處于相對平衡狀態。
韓景這一空降過來,打破了原來的狀態,不但如此,還把甘西省攪得天翻地覆,搞得人心惶惶,照這樣下去,還怎么進行經濟建設?
真理從來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些人又怎會明白韓景的苦心。韓景也不在乎旁人的看法,他一心只想著如何阻止顧春明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