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樣的人坐在副省長的位置上,小心翼翼的做著自己的分內事,就是遇到了屬于自己的機會,他也不會認為這事情對自己來講就是個絕好的機會,因為他根本沒有那樣的眼界和格局。
而韓景不同,他心懷家國,目光長遠,不局限于自己的本職工作。他是立足自己的本職工作,無限的向外拓展,而不是將自己的本職工作放棄,好高騖遠式的去做事情。
在做好自己分內事的同時,韓景一直都是在研究其他島嶼維權方案,他知道為什么孤立在大海中的島嶼和島礁會成為別人爭奪的焦點,并不是因為島嶼本身的價值,而是因為和島嶼關聯的一系列東西。
歸根結底還是利益的事情,如果島嶼一點點價值都沒有,還會有人來爭奪嗎?
島嶼的劃分是按國際慣例,其所在的大陸架也是一個整體,外延海洋面積也是有規定的,島嶼與島礁所在的大陸架以及涉及到的海洋,如果有豐富的資源,礦產資源、石油資源、漁業資源等,那也就意味著,占據了島嶼或島礁,就擁有豐富的資源,這樣的好事情,誰不愿意做?
韓景知道有許多偏遠小島周邊都有著豐富的稀有礦產資源或漁業資源,之所以有外國人插上一腳,還不是因為他們想要分一杯羹?所以才說這些島存在一定爭議。
事情也不是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口說無憑,事實為證。你說島嶼或島礁是你的,你得拿出來證據確鑿的東西,讓人心服口服,不能說什么就是什么。
韓景知道那些聲稱自己對某些島嶼或島礁擁有主權的國家,只不過是為了想分點好處,看著這么大的一塊蛋糕,心里能不癢癢?不咬上一口,怎么甘心呢?!
再加上有些國家唯恐天下不亂,到處挑撥離間,到處拱火,所以說外部環境變化,我們再堅持擱置爭議,就是錯誤的選擇,當今的世界,還是弱肉強食的世界,還是遵循叢林法則的世界,文明的世界還是停留在理想之中,紙面之上。
認清現實,認清世界的本質,再制定符合實情的決策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大家都是在比自己的拳頭,你卻要和對方講道理,那不是對牛彈琴,白費勁嗎?
韓景知道自己現在還沒有能力觸及到這樣的事情,但是,未雨綢繆,自己的想法和計劃,也是為了以后能用上,要是真的有一天,讓自己負責起這些事情,再臨時制定計劃,那豈不是耽擱了事情。
一旦自己方案用上了,有了用武之地,也不至于手忙腳亂。
就在韓景專心研究時,省里突然接到消息,鄰國又在一座有爭議的小島上搞小動作,試圖強化他們所謂的“主權”。
上面緊急召集相關人員商討對策,韓景也在受邀之列。
在會議上,不少人還是主張繼續談判、擱置爭議。
韓景卻站了出來,他詳細闡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維權方案,提出不能再一味退讓,要在合適的時機采取強硬措施,同時配合外交手段。
他的一番話,讓眾人眼前一亮。領導們經過慎重考慮,決定部分采納韓景的方案,先加強對該島周邊海域的巡邏和監控,適時展示力量。
韓景明白,雖然是個折中的方案,但是,部分的采納也是一種肯定,畢竟是要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在思想意識上,有的人肯定是接受不了,得需要時間和空間去驗證一下。
好像醫生對同一個病人采取保守治療還是激進治療,不同的醫生有不同的決定,小心翼翼做事情是沒有錯的,但是,過分的小心翼翼,那就是畏手畏腳,最后的結局肯定是讓病情惡化了,讓病人更加遭罪。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畏手畏腳的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問題復雜化,該殺雞儆猴的時候,你下不去刀子,不該心慈手軟的時候,你卻想當救世主,這樣怎么行呢?難道農夫與蛇的事情都不知道?
無論是什么事情,要看清楚其本質,有時候對復雜的事情,采取簡單粗暴的手段,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前怕狼后怕虎的,瞻前顧后的是不行的,錯失良機了,再想解決問題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