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景和信星河相互試探性的交流,讓雙方都有了戒備心,韓景知道信星河不同于以往的兩任省委書記,顧春明的強勢與囂張跋扈,代明之的笑里藏刀、口蜜腹劍。
信星河與他們不一樣的,他是睿智型的,形不露于色,有雅儒風格,又有一定的肚量,這樣的人,是很難纏的,韓景知道自己遇到了對手。
不過像信星河這樣的人,也引起了韓景的斗志,棋逢對手也是人生一大幸事,與天斗,其樂融融,與人斗,何嘗不是這樣呢?
其實信星河對韓景也不陌生的,雖然以前沒有見過,沒有打過交道,但是,對韓景這個人早已經耳熟能詳,聽得耳朵起繭子了。
韓景做過的每一件事情,信星河都是很熟悉的,對韓景的仕途升遷之路,每一個環節,信星河也是清清楚楚,可以做到倒背如流的程度,之所以達到了這樣的程度,就是因為信星河專門研究過韓景。
要知道信星河也是很有背景的人,要是換成了別人,肯定是會從心里看不上韓景的,一個從農村走出的,沒有關系背景,能做到現在這樣的位置,無非就是運氣好,至于其他的,呵呵呵。。。。。。
官場中許多人,在思想意識中都帶有一種偏見,尤其是那些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是根正苗紅的,什么幾幾代,某幾代的人,這些人從骨子里瞧不起農村農民的后代們,所以說從農村走出來的,能在仕途升遷之路上一帆風順,又步步高升的人很少。
這樣的思想觀念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也不知道是誰傳下來的。
其實要向上溯源三五代,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農村走出來的,祖上大多數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為什么向下傳了幾代之后,就瞧不起農村出來的人呢?
人的思想意識中一旦植入某些不健康的觀念,就很難改變的,信星河就是這樣的人,之所以有這樣的思想意識,也是和他長期生比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他的父輩就是這樣教育他的,經常說:不努力學習,不聽話,以后就是種地的料,就是吃苦受罪的命。
信星河為了自己不吃苦受罪,為了不種地,他拼命的,努力學習,天天向上,他的骨子
就有這樣的意識,種地的都是吃苦受罪的,他們的后代們當然也是卑微的,不能和他這樣的人比肩而立。
現在韓景已經省政府一把手,而信星河是省委一把手,在行政級別上兩人半斤八兩,但是,在思想意識形態方面卻存在巨大的差異。
這樣的思想意識差異,肯定是會帶到工作中去的,體現在具體的事情上。
在第一次常委會前,信星河和韓景開了個碰頭會,關于經濟發展的事情,在會上兩人的觀念差異直接產生了碰撞。
會上關于農村地區發展規劃,韓景提出應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改善農民生活。
而信星河卻覺得這是在浪費資源,主張把資金更多投入到城市建設中,以拉動經濟快速增長。
韓景據理力爭,強調農村是國家的根基,農村發展起來了,整體經濟才能更穩定。
信星河則堅持城市發展能帶來更大的效益。兩人各執一詞,會議氣氛變得緊張起來。兩人最后弄得不歡而散,只能在常委會上一較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