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329不過是于國無用的腐儒
昨天收到了五個“什么玩意兒”類書評,刪了四個,還有一個實在不知道怎么評價的,作者菌加精置頂,讓老爺們評價吧
“行了,這上好的日子雖說不錯,地上還是冷了些,一個個跪在那里不嫌累啊萬一凍病了,豈不是自己受罪”足足冷場了半盞茶功夫,一個溫和的男聲從背后傳來,也讓一眾酸秀才感激的抬起了頭。
“原來是林大人”周陽沒想到這時候還有人架場子,轉頭發現竟是當初有過一面之緣的林如海,這才客氣的躬身一禮,“既是林大人開口,在下自無話說都滾吧”
劉斌掙扎著在家丁的扶持下站起來,卻半天都站不穩,畢竟在寒冷的凍土上一跪就是半柱香功夫,一時恢復不了很正常,他用看死人的仇視目光盯著周陽半晌,才揮手帶著一眾狐朋狗友走人,全程一句話沒說,但哪怕是一哄而散的吃瓜群眾都知道,以后兩人不死不休
“周舉人今日卻是做的差了。”目送一干酸秀才走遠,眼看周圍也沒了外人,林如海回過頭不解的看向周陽問道,“今日之事原不過是意氣之爭,分個高下也就罷了,何必如此結仇你雖然前程遠大,往天上說也不過是二十年后能有劉尚書今日。
這次與這位劉秀才結了死仇,以后但有要事,必然少不了劉家的擎肘,這對你的仕途非常不利,更何況禮部為六部之首,劉尚書又是天下華之宗,說一句桃李滿天下都不夸張,你今日為了一時義氣,值得嗎”
“多謝林大人教誨”周陽客氣的抱拳一禮,他和林如海只有一面之緣,那點兒“恩情”基本聽聽就行,今日對方能說到這份兒上,真心算得上給足面子,“先不論其他,剛才那位你也看到了,他會是只當意氣之爭的人嗎”
這次輪到林如海不語,劉斌一看就是那種從小寵壞、自視甚高偏又出身極高身份極重的人,今日里落了他的面子,無論如何都是不死不休,根本不可調和,也無所謂緩解
“那便罷了,只是這仇怨,原本止步于這位公子,你為何一定要反復拉上劉尚書”半晌,林如海依然不理解周陽的做法,“若只是小輩爭執,最多不過沖突;可如今劉尚書那里”
“一開始沖突的時候,林大人不在吧”周陽笑了笑,將開頭時“秀才不用向武舉人行禮”爭執說出,林如海當場色變,“我要是敢退一步,基本等于是自絕于武舉一脈,以后不用劉家動手,我也是隨便找個地方養老就行。
更何況,朝廷六部各有職司,將來我要打交道的東西不少,唯獨這禮部,我唯一能扯上關系的,大概就是過些日子面見陛下時的禮制培訓,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很難在京城出現,待我再回之時,劉尚書指不定已經在哪里了。”
隋之后歷代奉行“六部”之分,是為禮部、吏部、戶部、兵部、工部、刑部,其中的“禮部”一直位居“六部之首”,但除了科舉之外,禮部其實在大部分時候都能劃入“清水衙門”的范疇,算是六部中最虛的一個,只是名聲好聽。
禮部尚書劉倫更是出了名的教條、死板,一輩子視“武有別”比生命還重,從來都看不起軍隊方面,就是面對兵部尚書牛繼宗的時候,動輒也是一句“武夫而已”,而且他能把兒子教成這樣,一句簡單的“護短”恐怕不夠,是不是拉他進來,其實結果都一樣。
反倒是如今他這一番狂造,把劉倫乃至于整個劉家都架了上去,讓他們很難再有什么直接手段,至少短時間內不方便動作,一旦過了會試、殿試乃至授官,周陽必然是要外放的,等他終于通過升遷回來時,鬼知道劉倫咋樣了。
反正他升官調職最多牽扯
到吏部,和禮部扯不上一毛錢關系,而且劉倫和吏部尚書于充字敏中的關系整個朝廷都知道,或者說劉倫和其他五部的關系都很一般,周陽并不擔心被擎肘至于說劉倫下去之后,看看那位劉斌劉秀才,還有什么好擔心的
“你倒是挺自信。”林如海略一思考就想明白了手尾,自然不再多問,只是剛才周陽直說“面見陛下”,顯然是建立在“會試必中”的基礎上,這才忍不住調侃一句,“這些日子我倒是聽了不少你的事情,就連存周兄都贊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