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347所謂“金陵四大家”已經成為歷史
“回姑爺,去年臘月下旬,老奴收到了太太傳信,說是今春過來京城,到時候自然也回答帶著少爺和小姐。”張德輝恭敬答道,“其他還好說,就是要在姑爺就近安排一處院子麻煩了些,幸好這里是翰林街,大部分都不是有錢的,奴才很是出了些銀錢,這才把西邊三都買了下來。”
“哦”這次周陽真的相當好奇,“我記得,西邊三家都是自詡清流的窮酸玩意兒,我還專門打聽過,他們能住在這里,全靠祖上遺澤恩惠,若是按照他們自己的俸祿,怕是吃飯都費勁;饒是如此,兩家還都窮橫的要命,我剛搬來時,帶著禮物上門拜訪都進不去。”
“姑爺若是換個法子,其實不難搭上。”張德輝忍著笑說道,“確如姑爺所說,這兩家都是窮酸,但不是傻子,就說您西邊臨近這家,年已將近四十,在督察院窮熬了十多年沒能出頭,當初也是進士出身的少年英杰,再熬下去怕是真就熬沒了。
薛家是戶部和內務府都掛號的皇商,自有買官的路子,在加上這位老御使本就是科班出身,幫他聯系上吏部,活動了一個外放同知的實缺兒不算難,就是無人引薦,價錢貴了不少,光是這一道就耗費了將近三萬兩銀子;又以求字潤筆的名義,給這他送了五千兩,這才以市價買下了院子。”
“再往西那家呢”周陽無奈搖頭,正所謂“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可這“利益”指的不光是銀子,自己還是單純了點兒,“我記得那邊的窮酸更臭更硬,而且比這個老御使還清貴,人家可是翰林院的老人兒了”
“噗嗤”張德輝再也忍不住,笑了一會兒才說道,“姑爺怕是沒想到,這一家是聽說老奴幫西邊老御使的事情后,主動過來聯系的,同樣是一個同知的實缺兒,因為地方差了些,只花了兩萬兩多點兒,他就急不可耐的賣了院子走人,甚至還便宜了不少。
最西邊那戶更簡單,純粹是祖上傳下來的東西,后人早就拉了胯,恨不得賣了換銀子;原本中間這兩家與那最西邊住戶老輩子交情,一直壓著不讓他過分;如今這兩家都走了,那位少爺賣的非常痛快,這一條街四戶,都到了咱們名下了。”
周陽
“少爺,喝茶吧”幸好這時候晴雯端了茶盤過來,緩解了他不少尷尬,“聽張管事的意思,是不是薛家太太很快就會住進去,奴婢到時候過去串門兒可好”
“應該的。”無奈搖搖頭,周陽指了指張德輝,示意晴雯看茶,“怪不得這半個多月,我一直聽隔壁忙著修繕改造,原還以為這窮酸有了銀子,不想竟是賣了房子,連人都不知道跑哪去了”
“說到修繕,老奴有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恭敬的起身從晴雯手里接過茶碗,又專門謝過之后,張德輝只敢抿了一口就放下,“這條小街上的四聯戶,估計都是當初大周朝立國時統一建造的,無論形制還是裝飾,基本上都差不多,倒是可以連起來。”
“哦”周陽心頭一動,大有深意的看了張德輝一眼,也沒有阻止的意思,“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