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朝目前的“文武對立”問題不算突出,基本上還在可控范圍之內,大家總體還是以“對事不對人”為主;但只要說“為主”,自然也就意味著有例外情況,這里沒啥暗示,就是指的禮部尚書劉倫,以及他手下的那幫親信。
張口“粗鄙武夫”、閉口“圣人之言”,可以說讓武勛和武將方面倒足了胃口,雙方早已到了“對人不對事”的地步,不論是大朝會還是小朝會,只要一方開口,另一方肯定有人反駁,這一點大家早就習慣了。
“好了”永和帝擺了擺手,制止了兩人的爭吵,“柳愛卿本就分管人事,這稽核組一事,就由你來牽頭;劉愛卿說的也不錯,但規矩不能變,還是由吏部派員,具體人選準備好之后,報給柳愛卿備桉,然后擇日出發即可。”
“臣遵旨”2。
“陛下,以周千戶所立功勞,臣以為可以先行確定賞賜了。”牛繼宗緊接著說道。
“牛尚書連稽核之事都不愿意等嗎”劉倫立刻說道,“可是擔心被看出什么問題”
“周千戶剛剛入仕為官,懂得沒這么多,又沒有一個好老子幫忙罩著,恐怕沒膽量做什么太過分的事情。”都不用牛繼宗開口,柳芳立刻又是一陣陰陽怪氣,“這稽核之事,想來走個程序就夠,沒必要耽誤太多時間。”
“夠了”永和帝冷冷的掃了一眼,柳芳立刻跪地請罪,劉倫卻因為文華殿大學士、閣老的身份,只是站起來躬身一禮,事情就算是翻篇了,“兩位愛卿都是國之棟梁,還是要精誠合作才是。”
“臣有罪”2。
永和帝也只是表明一下態度,順便把話題拉回正路,至于說底下的人有沖突,這對他并不算壞事;相反,要是下面的官員全都精誠團結、進退一致,對他來說才是真的問題,比如明末崇禎帝時期的“眾正盈朝”。
“眾位愛卿,可還有其他事情”大冶民亂聽著不小,其實放在國家大事上也就那點兒意思,能入小朝會討論都算極端重視,自然不可能真的反復商議。
“陛下,中原旱情已經得到緩解,豫省巡撫奏報,目前民情算是控制住了。”戶部尚書溫福立刻將話題拉到最重要的事情上,“說起來,這大冶民亂,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中原旱情,百姓流離失所自然會擾亂地方,周千戶確實處置得力。”
這話其實也算是表明了他在大冶捷報方面的態度。
“既如此,擬旨”永和帝含笑點頭。
當晚,鎮國公府酒宴。
“老陳,你還真算是看對了眼,這姓周的小子不錯,短短不到一年就搞出了好大的聲勢,甚至不用等到三年任期,想必以他的功勞就該破格提拔了。”柳芳悶了一口酒杯笑道,“早知道他有如此能耐,那幾個空額就不該讓馮家得了去。”
“今日朝會后,紫英賢侄送來了馮唐的親筆信,愿意接下后續的運作,只要我們在需要時幫著搭句話就好。”牛繼宗澹澹說道,“當初衛家的衛若蘭、史家二房的兩個小子,就是紫英賢侄找到奔兒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