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紛紛附和,對歐陽倫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等等!
有些不對。
朱元璋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當即開口問道:“歐陽倫,你剛剛說僅用一天的時間就擊潰了北元三十萬大軍,那你可有徹底剿滅北元大軍,北元殘余可以徹底被清除?”
說實話,朱元璋還是很關注前線戰事的,但是朱標、歐陽倫他們回來得太快,甚至就連錦衣衛的消息都還沒有傳回來,所以朱元璋現在是還不清楚前線情況的,就等著歐陽倫匯報。
但是從朱標等人的面色來看,根本不像是全勝的樣子,這就讓朱元璋更加起疑了。
“你們是不是還有什么事情瞞著咱?”
朱元璋繼續問道。
聞言,朱標臉色一囧,當即準備開口請罪。
但是歐陽倫卻是趕在了朱標的前面開口,“太上皇真是英明神武,臣婿的確還有事情稟報!”
歐陽倫神色凝重,緩步上前,開始向太上皇朱元璋稟報北元戰事。他微微躬身,聲音沉穩而有力:“啟稟太上皇,此次北元之戰,我軍初戰告捷,在臣的指揮下,憑借新式武器與精妙戰術,一舉擊潰北元三十萬大軍,敵軍潰不成軍,節節敗退。原本只需按部就班,步步為營,便可徹底拿下北元,平定邊患。”
說到這里,歐陽倫語氣一轉,眉頭微皺,聲音中帶著一絲沉痛:“然而,藍玉將軍貪功心切,未聽臣之勸阻,擅自率領手下四萬余騎兵貿然出擊,深入敵境,結果中了北元大軍的埋伏,幾乎全軍覆沒,損失慘重。臣為避免大軍再受無謂損失,只得下令撤軍,并將藍玉將軍收監,以待朝廷發落。”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淮西黨官員李善長、馮勝等人臉色驟變,眼中滿是震驚與慌亂。李善長忍不住上前一步,聲音有些顫抖:“歐陽駙馬,此言當真?藍玉將軍……竟會敗得如此慘烈?”馮勝亦是眉頭緊鎖,低聲喃喃:“這……這怎么可能?藍玉一向驍勇善戰,怎會如此冒進?”
歐陽倫目光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李大人、馮大人,此事千真萬確。藍玉將軍雖勇猛,但此次貿然出擊,實乃大錯。臣身為統帥,不得不以大局為重,將其收監,以免再釀大禍。”
李善長與馮勝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憂慮。藍玉是淮西黨的核心將領,此次大敗不僅損兵折將,更可能動搖淮西黨在朝中的地位。他們心中慌亂,卻又不敢在太上皇面前表露,只得強作鎮定,退回到隊列中。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面色陰沉,目光如炬。他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壓抑的怒火:“藍玉貪功冒進,致使大軍損兵折將,罪不可赦!駙馬處置得當,撤軍亦是明智之舉。此事,朕自會嚴加追究!”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無人再敢多言。歐陽倫微微低頭,眼中閃過一絲深意。他知道,此次戰事不僅關乎北元之患,更牽動著朝堂之上的權力博弈。而藍玉的失敗,或許正是這場博弈的轉折點。
歐陽倫剛剛稟報完北元戰事,殿內便陷入了一片死寂。片刻之后,御史大夫陳寧率先站了出來,面色肅然,聲音洪亮:“啟稟太上皇,藍玉貪功冒進,不聽軍令,致使四萬大明精銳騎兵幾乎全軍覆沒,此乃滔天大罪!若不嚴懲,何以正軍紀,何以慰陣亡將士之英靈?臣懇請太上皇以重罪論處,以儆效尤!”
陳寧的話音剛落,又有幾名官員紛紛出列附和,言辭激烈,要求嚴懲藍玉。一時間,朝堂之上彈劾之聲此起彼伏,氣氛凝重至極。
淮西黨眾人臉色鐵青,尤其是李善長和馮勝,更是眉頭緊鎖,神情陰郁。藍玉對于淮西黨來說,意義非凡。他年富力強,功勛卓著,不僅是淮西黨的頂梁柱之一,更是他們未來在軍中的領軍人物。藍玉在大明軍中威望極高,他的存在讓淮西黨在軍事上擁有極大的話語權。然而,如今藍玉因貪功冒進而戰敗收監,甚至面臨重罪論處,這無疑是對淮西黨的致命打擊。
李善長心中暗嘆,藍玉一倒,淮西黨在軍中的勢力必將大受削弱,未來怕是再難有翻身之日。他抬眼看了看馮勝,兩人目光交匯,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憂慮與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