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坐在東宮的議事廳內,手中握著一份剛剛呈上來的奏報,眉頭緊鎖,目光凝重。奏報上詳細記錄了此次軍事內閣考核登記與核查的結果:各地共有三百余名官員因身份不實、文書造假、不識字等問題被免官罷職,取消考核資格。這個數字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料。
“三百余人……”朱標低聲喃喃,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案,心中翻涌著復雜的情緒。他雖知軍中積弊已久,卻未曾想到問題竟如此嚴重。這些官員中,不乏一些曾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也有許多是世代從軍的世家子弟。如今,這些人卻因身份造假或不識字而被逐出軍營,實在令人唏噓。
“歐陽卿,此事你怎么看?”朱標抬起頭,看向站在一旁的歐陽倫,語氣中帶著一絲沉重。
歐陽倫神色肅然,拱手答道:“殿下,此次核查結果雖令人震驚,卻也暴露了軍中積弊。身份不實者,多為冒名頂替或偽造文書之人;不識字者,則多為靠關系或賄賂上位之人。這些人若不及時清理,必將影響軍隊的戰斗力與紀律。”
朱標點了點頭,沉吟片刻,又道:“話雖如此,但這些人中也有不少曾為朝廷立下功勞的將領,若一概免官罷職,恐怕會引發軍中動蕩。更何況,他們中有些人或許并非故意造假,而是因早年從軍時未有機會識字,如今才被牽連。”
歐陽倫微微頷首,語氣堅定:“殿下所言極是。但軍中紀律不可廢,若因顧及舊情而縱容這些弊端,恐怕會助長不正之風。臣以為,可對這些官員進行分類處理:對于身份造假、冒名頂替者,必須嚴懲不貸,以儆效尤;對于因不識字而被免職者,則可酌情給予機會,令其在一定期限內學習識字,通過考核后可恢復官職。”
朱標聽罷,眼中閃過一絲贊許:“歐陽卿所言甚善。如此既能維護軍紀,又能給那些有真才實學卻因不識字而被免職的官員一個機會,可謂兩全其美。”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此外,對于那些因身份造假而被免職的官員,也需查明其背后是否有人指使或包庇。若有,務必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歐陽倫躬身應道:“殿下英明。臣即刻著手安排,確保此事妥善處理。”
朱標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遠處巍峨的宮墻,語氣深沉:“軍中積弊非一日之寒,此次核查雖暴露了許多問題,但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整頓軍紀的契機。歐陽卿,此事關系重大,務必謹慎處理,絕不可有絲毫疏漏。”
歐陽倫鄭重其事地點頭:“臣明白,定不負殿下所托。”
朱標轉過身,目光堅定:“好,此事便交由你全權處理。若有任何進展,隨時向我稟報。”
“妹夫。”朱標忽然開口,聲音低沉而帶著一絲憂慮,“此事若讓父皇知曉,恐怕會引發一場腥風血雨。父皇向來痛恨軍中腐敗,若他知道有三百余名官員涉及身份造假、不識字等問題,恐怕會下令將他們全部斬殺,以儆效尤。”
歐陽倫聞言,眉頭微皺,沉吟片刻后答道:“陛下所慮極是。太上皇性情剛烈,最恨欺瞞與腐敗之事。若此事處理不當,確實可能引發一場大獄,血流成河。然而,軍中積弊已久,若一味隱瞞,恐怕會助長不正之風,長遠來看,對朝廷更為不利。”
朱標嘆了一口氣,放下茶杯,揉了揉太陽穴:“正是如此。朕既不愿看到父皇暴怒之下大開殺戒,也不愿軍中積弊繼續蔓延。歐陽卿,你可有兩全之策?”
歐陽倫微微躬身,語氣沉穩:“殿下,臣以為,此事可分兩步走。其一,我們可在奏報中稍作修飾,將問題的嚴重性適當淡化,同時強調我們已經采取了嚴厲的措施,清理了大部分有問題的官員。如此,陛下即便知曉,也不會過于震怒。”
朱標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其二,”歐陽倫繼續說道,“我們可在奏報中提出一套整頓軍紀的長遠之策,例如設立專門的監察機構,定期對軍中官員進行考核與核查,同時加強對軍中教育的投入,確保每一位官員都能識字明理。如此,既能向陛下展示我們解決問題的決心,也能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