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話音落下,殿內群臣紛紛低聲議論起來。有人點頭贊同,有人則面露疑惑,尤其是淮西黨的官員們,眼中閃過一絲期待。
朱標聽完,沉吟片刻,緩緩開口道:“李愛卿所言,確有道理。京平鐵路乃國之重器,修建鐵路的官員確實功不可沒。不過,此事還需從長計議,畢竟鐵路尚未完全竣工,貿然調回官員,恐影響工程進度。”
李善長微微一笑,語氣恭敬卻不失堅定:“陛下明鑒。臣以為,京平鐵路的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剩余部分可由地方官員接手。而那些被派往修建鐵路的官員,大多經驗豐富,能力出眾,若能調回京城,必能為朝廷分憂解難。況且,如今朝中官員短缺,正是用人之際,若能及時調回這些干才,必能事半功倍。”
朱標聞言,眉頭微微舒展,似乎有些意動。他轉頭看向一旁的歐陽倫,問道:“歐陽愛卿,你意下如何?”
歐陽倫出列,神色平靜,拱手道:“陛下,臣以為李大人所言有理。京平鐵路的修建官員確實功不可沒,若能調回京城,必能為朝廷效力。不過,臣建議在調回之前,先對這些官員進行考核,以確保其能力與職位相匹配。”
李善長聽到歐陽倫的話,心中冷笑一聲,暗道:“歐陽倫啊歐陽倫,你果然謹慎。不過,這次你可攔不住我了。”
他面上不動聲色,繼續說道:“陛下,歐陽大人所言極是。臣也認為,調回官員之前,確實應進行考核。不過,這些官員多年來在地方上兢兢業業,成績有目共睹,考核不過是走個過場。臣以為,當務之急是盡快調回這些干才,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臉上雖平靜無波,心中卻早已盤算開來。他暗自思忖:“此次提議調回修建鐵路的官員,表面上是為朝廷分憂,實則是為了制衡歐陽倫的考核。這些官員大多是我淮西一系的舊部,調回京城后,必能重新占據要職,削弱歐陽倫的影響力。”
他嘴角微微上揚,心中冷笑:“歐陽倫啊歐陽倫,你以為憑借考核就能徹底打壓我們淮西黨?殊不知,這朝堂之上,步步皆是棋局。我這一招,既能名正言順地調回舊部,又能讓陛下和太上皇無話可說。你即便再得寵,也難以阻擋大勢所趨。”
想到這里,李善長的眼中閃過一絲得意:“接下來,只需暗中聯絡這些調回的官員,讓他們在朝中形成合力,便可逐步扭轉局面。歐陽倫,你的好日子,恐怕不多了……”
心中暗自盤算著下一步的計劃。
朱標聽完,點了點頭,語氣堅定:“既然如此,那就依李愛卿所奏,先將修建鐵路的官員調回京城,再進行考核任用。此事交由吏部負責,務必盡快落實。”
李善長聞言,心中一喜,連忙躬身行禮:“陛下圣明!”
朝會結束后,朱標回到御書房,心中依舊對李善長的提議感到糾結。他深知,李善長此舉絕非單純的為國舉賢,背后必然隱藏著淮西黨的算計。然而,李善長的建議表面上合情合理,若是直接駁回,恐怕會引起朝中非議。
朱標沉思片刻,最終決定將此事交給歐陽倫來處理。他召來歐陽倫,直截了當地說道:“妹夫,李善長提議調回修建京平鐵路的官員,朕覺得此事頗為棘手。你是軍事內閣的大將軍,又是此次整頓吏治的主持者,此事便由你來決定吧。”
歐陽倫聞言,神色平靜,沒有絲毫猶豫,拱手道:“陛下,臣以為李大人的提議甚好。修建鐵路的官員確實功不可沒,調回京城任職,既能表彰他們的功績,又能為朝廷注入新鮮血液。臣同意此議。”
朱標聽到歐陽倫的回答,不由得一愣。他原本以為歐陽倫會堅決反對,畢竟這些官員中不少是淮西黨的舊部,調回京城必然會削弱歐陽倫的整頓成果。然而,歐陽倫卻答應得如此爽快,甚至沒有提出任何附加條件。
朱標忍不住問道:“歐陽愛卿,你……真的同意此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