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后的明軍徹底打破了舊衛所制的桎梏。
原屬地方豪強的私兵被收歸中央統一調配,各級將領需通過軍事內閣的嚴格考核方能任職。
大明軍事內閣徹底打破舊制,效仿歐陽倫提出的“新軍制”,將傳統衛所兵改編為陸軍、海軍、空軍三大體系,以火器為核心,配屬新式裝備,戰力煥然一新。
陸軍整編為五大野戰集團軍,下設機械化步兵師、炮兵旅、裝甲騎兵團,并設立獨立的神機營,專精燧發槍、野戰炮及新式“霹靂火箭”。
北方邊境大演武時,陸軍以步炮協同戰術,一日內連破三座模擬城寨,蒙古諸部觀戰后,連夜遣使求和。
海軍以三大遠洋艦隊為核心,主力戰艦皆包鐵甲,配備重型紅夷大炮及新式“火龍出水”。
東海艦隊在舟山外海演習時,以密集炮火轟沉靶船,震懾倭寇。南洋艦隊更遠航至呂宋,西洋諸國見巨艦入城,紛紛上表稱臣。
至于空軍則是一直是機密,除了內部人員從無人知曉。
軍事學院的首批學員亦成為軍中砥柱。
這些年輕軍官不僅精通火器、兵法,更在歐陽倫推行的“忠君報國”思想熏陶下,將“武德”奉為圭臬。昔日淮西舊部盤踞的腐化風氣一掃而空,甚至有老將私下感嘆:“如今升遷全憑戰功與考績,再無人敢以出身論高低!”
軍隊的變革如巨石入水,激起層層漣漪。
六部官員在軍事內閣“五日一簡報,十日一考核”的鞭策下,紛紛效仿其嚴謹作風。
戶部為厘清全國田畝,官吏們挑燈夜戰,僅三月便完成洪武初年以來積壓的魚鱗冊修訂;工部督辦水利時,侍郎親自下到河道督工,原定兩年的工程縮短至九個月。連素來慵懶的禮部,也因歐陽倫一句“教化不力則問責主官”,連夜修訂了州縣學宮考課制度。
朱元璋在奉天殿翻看奏報時,罕見地對朱標笑道:“這幫酸秀才,如今倒有了幾分刀筆吏的利索勁兒!”
朱標亦含笑回應:“歐陽倫以軍制促吏治,實乃意外之喜。”
臘月將至,朝堂事務愈發繁重。
各地年賦結算、邊疆戍防輪換、來年科舉籌備等事項堆積如山。
但最牽動帝心的,卻是工部尚書單安仁每日必奏的《京平鐵路竣工事宜》。
這條貫穿南北的鋼鐵脈絡,自洪武二十二年動工,耗銀錢無數,征調民夫數十萬,如今終于到了最后時刻。
洪武二十五年臘月二十,奉天殿大朝。殿外寒風凜冽,殿內炭火熊熊,百官肅立。朱元璋高坐龍椅,朱標侍立一旁,歐陽倫則立于武官之首,神色淡然。
就在各部奏事完畢,即將退朝之際,韓國公李善長突然出列,手持奏本,朗聲道:“老臣有本要奏!“滿朝文武頓時屏息。自淮西黨連番受挫后,李善長已許久未在朝堂上如此鋒芒畢露。
朱元璋微微瞇眼,淡淡道:“講。“
李善長躬身一禮,隨即展開奏本:“臣彈劾軍事內閣大將軍歐陽倫,借軍隊整編之名,肆意揮霍國帑,致使軍費暴漲三倍有余!“此言一出,滿朝嘩然。淮西黨官員紛紛附和:“臣附議!““請陛下徹查!“
李善長從袖中取出一冊賬簿:“洪武二十四年,全國軍費四百八十萬兩;今年僅陸軍便耗銀六百萬兩!“他語氣凌厲:“新軍雖號稱精銳,但邊關戰事未增,軍費卻憑空翻倍,其中恐有貪墨之嫌!“
朱元璋眉頭緊鎖,轉向歐陽倫:“歐陽卿,此事你如何解釋?“
歐陽倫從容出列:“回陛下,軍費確實增加,但絕無揮霍。“他示意戶部尚書郁新呈上明細冊:“請陛下御覽軍費去向。“
就在朱元璋翻閱賬冊時,齊泰突然出列:“臣要彈劾歐陽倫虛報軍費!“他高舉一迭文書:“同樣的燧發槍,民間報價十五兩,軍械局采購卻要二十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