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緩緩落子,黑棋“啪”地一聲,截斷白棋大龍。
“棋局已定。”他冷笑一聲,眼中寒光閃爍。
——
李善長一反常態,主動出列,恭敬行禮:“陛下,老臣有本奏。”
朱元璋瞇眼看他:“韓國公何事?”
“老臣年邁昏聵,近來深感力不從心,懇請陛下準臣……致仕還鄉。”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
淮西黨眾人臉色驟變,而歐陽倫則眉頭微皺,心中警覺——李善長這老狐貍,絕不可能輕易認輸!
朱元璋沉默片刻,忽然大笑:“韓國公乃國之柱石,豈能輕言致仕?此事休要再提!”
李善長伏地叩首,老淚縱橫:“陛下隆恩,老臣……愧不敢當!”
這一招以退為進,既麻痹了皇帝,又讓歐陽倫摸不清虛實。
下朝后,李善長“偶遇”都察院左都御史陳瑛。
“陳大人,近日可好?”李善長笑容溫和,仿佛只是寒暄。
陳瑛拱手:“托國公的福,尚可。”
李善長嘆息一聲:“唉,如今朝中風氣,愈發令人憂心啊……”
陳瑛目光一閃:“國公何出此言?”
“歐陽駙馬年輕氣盛,雖才干出眾,但行事未免……過于跋扈。”李善長搖頭,“齊泰雖有罪,但貶為鐵路監理,實在有辱斯文。長此以往,只怕寒了天下士子之心啊……”
陳瑛神色凝重,沉默不語。
李善長拍拍他的肩,意味深長道:“陳大人乃清流領袖,當以匡正朝綱為己任啊……”
短短幾句話,便讓陳瑛對歐陽倫心生不滿。
幾日后,一封密折悄然送入宮中。
朱元璋展開一看,竟是彈劾歐陽倫“結黨營私、擅權干政”的奏章,署名是幾位素有聲望的清流官員。
老皇帝眉頭緊鎖,心中疑云漸起。
與此同時,市井間突然流傳起一則謠言——
“聽說歐陽駙馬在鐵路衙門安插親信,連陛下批的銀子都敢克扣……”
“噓!小聲點!人家是駙馬爺,誰敢查他?”
謠言如野火蔓延,最終傳入朱元璋耳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