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拿起案上的茶壺,慢慢傾斜:“倒水不能太急,否則會濺出來燙著手。“
朱標恍然大悟:“所以這次只處置了二十七人,沒有動李善長他們?“
“正是。“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閃,“不過標兒記住,打蛇要打七寸。等歐陽倫的鐵路徹底修好,等藩王都徹底成長.“
朱元璋突然攥緊拳頭,指節發出咔咔聲響:“就是算總賬的時候!“
“咱一定給標兒你留一個干干凈凈的大明,至于到時候要不要除掉李善、藍玉這些人,由標兒你決定,當然了這前提是李善長、藍玉他們知道收斂,懂得進退!”
殿外忽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一名錦衣衛跪在門外:“稟太上皇,韓國公李善長求見。“
朱元璋和朱標對視一眼,父子二人心照不宣。
“宣。“朱元璋整了整衣冠,瞬間恢復了平靜的神色,仿佛剛才的殺氣從未存在過。
朱標看著父皇的背影,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真正的帝王之術,不在于雷霆手段,而在于.隱忍待時。
李善長在宦官的帶領下緩步邁入殿內,老邁的身軀在宮燈下投下搖曳的影子。他每走一步,腰間玉帶便輕響一聲,像是為這場即將到來的交鋒打著節拍。
“老臣參見太上皇。“李善長深深拜下,額頭幾乎觸地。這個姿勢讓他雪白的須發垂落在金磚上,像一捧將化的雪。
朱元璋擱下朱筆,臉上堆起笑容:“韓國公快快請起。來人,賜座。“
當太監搬來繡墩時,李善長眼角微不可察地一抽——這矮凳比往日矮了三寸,坐下后視線恰好低過御案。
“老臣特來謝恩。“李善長雙手捧起一個錦盒,“太上皇賜的遼東參,藥效奇佳。“
朱元璋接過盒子卻不打開,指尖在盒蓋龍紋上摩挲:“國公喜歡就好。聽說.藍玉昨夜去府上探望了?“
殿內銅漏突然格外清脆。李善長袖中的手微微一顫,面上卻露出慚愧之色:“涼國公是來跟老臣表達錯意的,老臣更是狠狠罵了他一頓,說他管教不嚴,致使軍中子弟妄議朝政.“
“哦?“朱元璋突然傾身,燭光在他眼中跳動,“那國公以為,這些人該殺不該殺?“
李善長抬頭直視皇帝,渾濁的眼中精光一閃:“該殺。“兩個字擲地有聲,“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老臣聽聞,懷遠侯臨刑前喊冤,說有人篡改了軍議記錄。“李善長從袖中取出份奏折,“這是老臣查證的實情,請太上皇過目。“
朱元璋慢慢展開奏折,看到“燕山衛凍傷士卒三百七十六人“的字樣時,眉頭幾不可察地跳了跳。
“國公這是也要追責?“
“老臣不敢。“李善長突然離座跪地,“老臣只想求個恩典——讓這些枉死的將士入忠烈祠。“
朱標在一旁暗暗心驚。這老狐貍以退為進,既撇清了自己,又把罪責引向了他人,軍需之事最終的負責就是歐陽倫!
李善長最近還真是手段頻出啊!
朱元璋突然大笑,笑聲震得梁上灰塵簌簌落下:“國公果然體恤將士!“老皇帝話鋒一轉,“不過忠烈祠的事得等歐陽倫查完軍需貪腐案再說。“
“有些東西沒有蓋棺定論,即便是咱和皇帝也不好處理不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