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冷哼一聲:“這小子滑得像條泥鰍!咱讓他制衡淮西黨,他倒好,反過來將咱一軍!“頓了頓,又嘆道,“不過.他提出的方案,確實是目前最好的解決辦法。“
朱標小心翼翼地問:“那父皇真要下旨讓他與淮西黨合作?“
朱元璋轉過身,眼中閃爍著復雜的光芒:“合作?哼,不過是權宜之計。標兒記住,帝王之術,在于平衡。歐陽倫與李善長,誰都不能一家獨大!“
又是一次朝會。
往日趾高氣揚的淮西黨官員,今日個個低眉順眼。李善長雖然強裝鎮定,但灰白的臉色暴露了他的虛弱。
朱元璋高坐龍椅,冷眼掃過群臣:“諸位愛卿,可還有本奏?“
滿朝文武鴉雀無聲。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突然話鋒一轉:“歐陽倫。“
“臣在。“歐陽倫出列躬身。
朱元璋微微頷首,目光如炬:“歐陽愛卿,京平鐵路修建進度如何?“
歐陽倫上前一步,拱手稟報:“回稟陛下,工程進展順利。自京城至北平已完成鐵軌鋪設九成有余,目前正進行枕木加固與道砟鋪設。沿線橋梁共二十八座,已竣工二十五座,剩余三座預計本月內完工。“
他頓了頓,從袖中取出一卷圖紙呈上:“這是最新勘測的路線圖。為避開永定河汛期風險,臣等將原定河岸線路東移三里,采用新型碎石路基,可保百年不塌。“
朱元璋接過圖紙細看,只見上面密密麻麻標注著等高線、土質分析和橋梁承重數據。
工部尚書單安仁忍不住湊近贊嘆:“這測量精度,比工部標準還高出三成啊!“
“測試階段進展如何?“朱元璋繼續追問,指尖輕叩龍椅扶手。
歐陽倫胸有成竹地回答:“已用試驗機車完成十次載重測試。單次可運糧八百石,耗時僅傳統漕運的七分之一。這是測試記錄。“他又呈上一本冊子,“每趟測試都詳細記載了鐵軌沉降數據、機車燃耗與載重比,目前各項指標均超預期。“
朝堂上響起細微的驚嘆聲。
李善長瞇眼盯著那本記錄冊,發現上面連不同天氣下的鐵軌熱脹冷縮系數都做了標注。
“好!“朱元璋突然拍案,驚得幾個老臣一哆唆,“愛卿果然專業。不過.“他話鋒一轉,“聽聞前日測試時出了脫軌事故?“
歐陽倫不慌不忙:“陛下明鑒。那是臣特意安排的破壞性試驗,旨在檢驗安全冗余。現已根據事故數據改良了三點:一是曲線段加裝護輪軌,二是枕木間距從三尺縮為二尺八,三是.“他從袖中掏出個精巧的銅制部件,“這是新設計的彈簧扣件,可防軌道移位。“
淮西黨中有人小聲嘀咕:“準備得倒是周全“
朱元璋把玩著銅扣件,突然問道:“若朕要提前三個月通車,愛卿當如何應對?“
歐陽倫立即回應:“可分三段同步施工。北平至保定段土質堅硬,可晝夜趕工;保定至真定段增派兩千匠戶;真定至京城段.“他忽然壓低聲音,“可征調五軍營工兵,他們擅長爆破開山。“
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閃,突然大笑:“好!就依愛卿所言。傳旨,京平鐵路全線工匠賞雙俸!“他意味深長地看了眼李善長,“這等利國利民的工程,還望諸位愛卿同心協力才是。“
朱元璋目光如電,掃過歐陽倫和李善長,沉聲道:“此次京平鐵路關系國計民生,朕命你二人精誠合作,務必保證提前三月通車。若有差池,唯你們是問!“
歐陽倫懶洋洋地拱了拱手,語氣散漫:“臣領旨。“他甚至連腰都沒完全彎下去,仿佛對皇帝的嚴令毫不在意,嘴角甚至還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而一旁的李善長卻是臉色驟變,額角隱隱滲出汗珠,他深深躬身,聲音略顯緊繃:“老臣……遵旨。“
李善長深深躬著身子,額頭幾乎要觸到冰冷的金磚地面。他的目光死死盯著眼前方寸之地,瞳孔微微收縮,心中已是驚濤駭浪。
“朱元璋這是要做什么?“
他腦海中飛速思索著皇帝的用意。表面上,這是要他和歐陽倫“精誠合作“,可實際上呢?
這是要借他的手,去推動鐵路,卻又讓歐陽倫坐享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