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都坐吧。“歐陽倫打了個哈欠,隨手將銅錢往案幾上一拋,“叫你們來,是為了鐵路宣傳的事。“
《金陵新報》的主筆錢禮聞言立刻挺直了腰板,卻見歐陽倫已經歪在椅背上,瞇著眼睛看窗外樹影婆娑。
“鐵路工程進展順利,但百姓不解其妙。“歐陽倫慢悠悠地說,“你們各家報紙,從下月起,要開辟專欄報道。“
《北方快報》的劉主筆小心翼翼地問:“大人希望我們如何報道?是著重工程進度,還是“
“故事。“歐陽倫悠悠開口,“我要你們寫故事。寫工地上工人怎么拼命干活,寫他們老婆孩子怎么盼著鐵路通車,寫沿途村莊怎么期待火車經過。“他手指輕叩桌面,“特別是那些感人的,比如老母親給修鐵路的兒子送鞋,小孩子第一次見到鐵軌什么的。“
趙明德恍然大悟:“大人的意思是,要讓百姓感同身受?“
歐陽倫又懶洋洋翻個身,旁邊的美婢立馬端著茶送入歐陽倫嘴中,喝完茶歐陽倫繼續開口:“聰明。鐵路不是冷冰冰的鐵疙瘩,是連著千家萬戶的血脈。“他突然笑起來,“你們可以搞個'鐵路英雄'系列,每期報道一個普通工人,寫得煽情些。對了,工部、戶部可以出點潤筆費。“
幾位報人頓時眼睛發亮。錢禮搓著手問:“那關于工程本身的技術細節.“
“那個簡單。“歐陽倫隨手從案幾底下抽出一迭文稿,“工部已經準備好了說明材料,你們找書吏抄一份就是。“他忽然壓低聲音,“但記住,報道要著重'大明盛世'四個字,把鐵路和國運聯系起來。“
眾人連連點頭。歐陽倫卻又恢復了那副懶散模樣,手指輕輕敲擊扶手:“還有一事。各家報紙要統一口徑,鐵路是圣上英明決策,工部上下齊心,百姓踴躍支持。至于那些釘子戶、鬧事的“他意味深長地頓了頓,“就不必提了。“
“下官明白!“幾位報人異口同聲。
歐陽倫滿意地點點頭,忽然從袖中摸出幾個精致的鼻煙壺,一人賞了一個:“這是西洋來的玩意兒,諸位拿去把玩。“他打了個哈欠,“具體事宜你們找周主事商量,本官要小憩片刻了。“
眾人識趣地告退。走到院中時,趙明德忍不住回頭望去,透過半開的窗子,看見歐陽倫已經蜷在太師椅上,一本賬冊蓋在臉上,似乎真的睡著了。
錢禮小聲嘀咕:“這位大人真是.與眾不同。“
劉主筆卻若有所思:“看似漫不經心,實則處處用心啊。你們沒發現嗎?方才半個時辰,他把輿論方向、報道重點、甚至我們的潤筆費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幾人正說著,一個書吏匆匆追來:“諸位留步!大人方才忘記說了,每月初五前要將樣刊送工部過目。“書吏壓低聲音,“大人雖然不說,但若報道得好,年底工部訂報的份額“
報人們相視一笑,心中已然有數。
《金陵新報》刊出“鐵路英雄“系列首篇的第三日,南京城西的“聚仙樓“茶館里人聲鼎沸。說書人老鄭把報紙往案上一拍,唾沫星子飛濺:
“列位看官,今日不說三國,單表這筑路工人趙大錘!“他抖著報紙,“這趙師傅為了搶修滁州段,三過家門而不入啊!他老娘病了,托人捎來一雙新納的布鞋,趙師傅捧著鞋在工棚里哭了一宿,第二天照舊掄大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