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宋公府的馮小公子。“
藍玉一怔。馮勝的兒子?馮家如今正得圣眷,怎么會在這時候來見他這個“罪臣“?
“讓他進來。“
片刻后,一個披著狐裘的年輕人踏雪而來,手里提著兩壇酒。
“晚輩馮忠,給涼國公拜年。“年輕人恭敬行禮,隨后笑道,“家父說,天寒地凍,怕您一個人喝酒沒滋味,讓我送兩壇遼東來的燒刀子來。“
藍玉盯著那兩壇酒,忽然笑了:“你爹倒是膽子大,這時候還敢往我這兒送東西?“
馮忠不卑不亢:“家父說,袍澤之情,不在朝堂,在戰場。“
藍玉沉默良久,最終伸手接過酒壇,拍開泥封,仰頭灌了一口。烈酒入喉,燒得他眼眶發熱。
“回去告訴你爹,“他低聲道,“藍玉記下了。“
馮忠拱手告辭,身影很快消失在雪夜中。
藍玉站在廊下,望著漫天飛雪,忽然覺得——這個年,似乎也沒那么冷了。
太樂宮的暖閣里,地龍燒得正旺。朱元璋斜倚在軟榻上,手里捧著一盞熱騰騰的參茶,嘴角掛著難得一見的笑意。
窗外,細雪無聲地落在琉璃瓦上,映得殿內格外明亮。老太監王忠輕手輕腳地添了炭,偷眼瞧了瞧太上皇的臉色——自打鐵路工程開工以來,這位往日里總是陰沉著臉的老皇帝,竟一日比一日舒展了眉頭。
龍心甚悅
朱元璋放下茶盞,從案頭拿起最新一期的《大明人民日報》,上面赫然印著工部的捷報:
“京平鐵路徐州段提前貫通!三萬民工晝夜奮戰,誓保三月通車!“
旁邊還附著一張插圖:衣衫襤褸的工人們簇擁在鐵軌旁,個個笑得見牙不見眼。
“好!“朱元璋一拍大腿,眼中精光閃爍,“歐陽倫這小子,倒真有兩下子!“
他想起了兩年前朝堂上那場爭執——當歐陽倫提出要舉國之力修建鐵路時,多少老臣跳出來反對?“勞民傷財““奇技淫巧“的罵聲至今猶在耳邊。可現在呢?那些嚷嚷著“祖宗之法不可變“的酸儒們,怕是連火車模型都偷偷買回家了吧?
老太監適時遞上一份密折:“皇爺,應天府剛送來的。“
朱元璋展開一看,是錦衣衛的市井輿情匯總:
秦淮河畔商販自發懸掛“慶鐵路“彩幡
貧民窟孩童以竹竿為軌、木箱為車模仿火車游戲
連最頑固的東林書院老學究都在討論“火車與周易之關聯“
“哈哈哈!“朱元璋忽然放聲大笑,驚得檐下麻雀撲棱棱飛起,“民心可用!這才是朕要的大明!“
微服之念
他起身踱到窗前,望著遠處工地方向徹夜不熄的火光。那里隱約傳來號子聲,竟比宮里的雅樂還要悅耳。
“去,“朱元璋突然轉身,“把歐陽倫叫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