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這些學堂里邊所學的許多知識,都與華夏的歷史有著莫大的關系。
特別是殷商遺民與大明的百姓數千年前就是一家這樣的宣傳在這里到處都是。
而且,那些殷商遺民的部落部眾,只要他們愿意來學習大明官話以及接受掃盲,官府會管他們的飯,甚至還會給予獎勵。
這所帶來的好處,直接就讓那些原本對于大明百姓保持警惕的那些殷商遺民們漸漸地放下了戒備,開始與大明的百姓一起在這片土地上生產生活。
拋棄了過去那種饑一頓飽一頓的半游牧半耕作的生活模式。
甚至有一些小部落,現如今都自發地變成了金山城周邊的一個個村落。
就像今日在這間快餐店內吃飯的人里邊,也就有不少是那些殷商遺民。
他們的口音,也已經與那些大明子民沒有太大的差別,而且隨著他們也開始穿上了大明的服飾,讓人很難再將他們與大明子民區分開來。
所有人在這里一邊吃一邊聊,仿佛都在講述著未來的美好與期望,這讓朱老四相當的滿意。
畢竟他也不樂意聽那些老百姓吐槽金山城沒意思,治安差,賺不到錢,想要回家鄉。
那樣的話,他可就真要好好地反思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了。
好在一切都向好,這讓朱老四頗為開懷,食欲甚佳的他,又添了一回飯,這才滿足地放下了碗筷。
而跟前的兩個半大小子,吃的可一點也不比朱老四少。
至于老三,那胃就跟貓似的,嗯,畢竟年紀還小,可以理解。
父子幾人一起離開了這間快餐店之后,行不多遠,就看到了有一間蜀錦店,遠處還有一家竹編制品店,重點是在這家竹編制品店的門口的大花盆里邊,還種著一叢竹子。
這讓朱老四不禁一樂,不真沒有想到,這還是他第一回在這殷商大陸,瞧見竹子,重點是這家居然還是搞竹編制品的。
朱老四興致勃勃地正要過去跟商家好好聊上一聊,就聽到了遠處傳來的招呼聲。
一扭頭看去,就看到了徐老四徐增壽打馬飛馳而來,趕到了近前之后小聲了稟報道。
“殿下,京師有旨意傳來,現在使節已經登岸,正朝金山城而來。”
在金山大港到金山城足有十多里地,為了便于一些重要事務的及時溝通。
所以兩地之間,亦會使用信鴿,不然徐增壽也沒有辦法在那艘遠洋船只抵達金山大港的第一時間就趕來尋找朱老四。
聽聞這個消息,朱老四只能放下了去跟老板聊天的念頭,翻身上馬朝著那屬于他的王宮飛馳而去。
劉公公緩緩地邁步踏上了碼頭,雖然碼頭是堅實的土地,可是他在船上顛簸久了。
來到了陸地上之后,一時之間,竟然有點站不穩當,搖搖晃晃半晌這才控制住那強烈的暈眩感。
打起了精神,開始翻身上馬,朝著那金山城而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