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河床干涸,恐怕至今都不會被世人知曉。
根據這里的地質情況,再加上考古隊翻閱了大量的書籍資料,可以推測出,此地在千年前的某一天,曾突發大水,河流改道,形成了龐大的澇災,淹沒了這里,也淹沒了古寺。
千年后,經過世事變遷,這里水域干涸,沉寂許久的寺廟也出現在眾人眼前,露出了它神秘冰山的一角。
由于寺廟還要進一步挖掘,所以考古隊的人先在旁邊駐扎好營地。
機器的運作聲不絕于耳,白天晝夜沒有任何停歇,的確有些吵,但是一想到千年的古廟將要出土,內心又充滿了激動。
好在居民中心點離這里比較遠,附近也沒有什么人,也不算是擾民。
對于考古隊的人來說,這次不是普通的墓群,乃是東晉的古建筑物,還是高僧圓寂的地方,意義非凡。
畢竟這種情況還是少數,東晉出土的文物也并不多,古廟的出現正好可以填補某方面的歷史空缺,具有極大的歷史研究價值。
在考古隊等人的日夜期盼下,古廟建筑物不斷被挖掘,終于露出了全貌。
看著河床上的建筑遺址,一時間所有人的心靈都有些震撼。
微風拂過,仿佛歷史的嗚咽之聲,他們恍若聽到了時間齒輪的轉動,帶領他們來到了千年的時期,身處其中還能夠感受到寺廟里面的莊嚴肅穆。
古時候的建筑還是良心,下了大功夫,即便在河底沉寂了這么多年,被流水不斷的腐蝕,寺廟大概的面貌也能夠看清一二。
雖然說一半已經坍塌,不過這也正常,但是從倒下的柱子還有墻壁上,隱約能夠看到雕刻的花紋,還有退了色的壁畫殘片,從這當中可以窺見曾經宏偉壯觀的模樣。
還有部分精細的工作,則是需要考古隊員的完成,免得機器對古廟產生難以挽回的破壞。
宋安教授帶隊行走在其中,摸著斷壁殘垣,放佛能夠看到一棟千年前的寺廟出現在自己的眼前。
他的神情充滿了可惜。
“如果當時沒有被河水沖毀的話,這樣的古建筑放到現在,肯定是歷史文化的瑰寶啊。”
只可惜一場大水,將這一切都埋在光陰當中,千年過去,才終于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眼前的寺廟雖然保存的并不完整,部分地方都被大水沖塌,要么就是留有嚴重的侵蝕痕跡,但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一種殘缺的美感。
不少壁畫都褪了顏色,不過萬幸的是大部分的石雕刻像還保存的比較完整。
考古隊的人進入到寺廟當中,恍若來到了千年之前,木魚誦經聲不斷,梵音裊裊,身著黃色袈裟的僧人在這里聚集,宣傳著自己的佛理。
一路走過來,發現了不少遺跡碎片,讓人驚喜的是,還有一尊大佛保存的比較完好。
只不過被大水沖倒,半個身體都掩埋泥土之下,考古隊的人也是費了一番力氣,這才將大佛給弄了出來。
除此之外有許多小巧的神像也都掩埋在河床中,恍若沉睡的神邸,等待著世人的喚醒。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雖然寺廟的外觀有損,但也許正是因為深藏在河床下面,才避免了盜墓份子的侵擾,讓這里的文物保存的十分不錯。
比較完整的,考古隊都將它們運回了京都。
剩下的一些殘缺部分,或者還有許多碎片,也被他們清理出來,看能不能在現場拼湊出完整的物件來。
寺廟遺跡里面出土的大部分都是佛像,可惜沒有任何經書典籍遺留下來,想來在當初的大水中,應該已經隨水而逝。
倒是佛像這些比較沉重、堅固,所以埋藏在底下。
除了這些東西具有歷史研究價值,遺跡里面的石刻還有壁畫也是著重研究的對象。
畢竟能夠從這方面看到當時的風貌還有獨特。
隨著眾人深入寺廟當中,很快就發現其中一棟建筑,帶有典型的道教色彩,甚至還從中找到了三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