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噓!怎么能說陛下好騙呢?陛下那是心善!”
“因為心善,所以好騙?”
“對嘍!”
高臺之上。
唐皇:……
他嘴角抽了抽。
自已的百姓,還能怎樣呢?寵著唄,忍忍吧!
唐皇能忍。
法壇上的靈山高僧忍不住了。
禪宗所言,可是在壞靈山大道佛法的根基啊。
一個身披大紅金線袈裟的光頭厲聲道:
“荒謬!爾等禪宗,離經叛道!不禮敬諸佛菩薩,不持戒律威儀,如何能得正果?”
“眾生愚昧,若無我靈山大乘佛法普度,若無菩薩愿力接引,如何能脫離苦海?”
“跪拜乃虔誠之始,是接引佛光的橋梁!”
禪宗老僧淡然一笑道:“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岸在何處?在眾生自心。”
“若心向外求法,執著于跪拜偶像,祈求外力,便是迷途。”
“禪門只教人識得本心,認得自家寶藏,何須外求?”
“靈山度人,度的是心外之魂,還是心中之迷?”
長安百姓張大嘴,看看高臺上衣著光鮮的大和尚,又看看臺下衣著樸素,一身補丁的老僧。
然后紛紛讓開左右。
有辯經唉!
有熱鬧看唉!
愛看熱鬧的長安百姓們,在這一刻竟然主動安靜下來,就等著看熱鬧。
當下,一場關于佛門根本理念的公開大辯論。
就在這水陸法會的現場,在千萬長安百姓的圍觀下,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禪宗僧人舌燦蓮花,引經據典,句句不離“自性”,“本心”,“覺悟不假外求”。
強調內在的智慧和力量,將跪拜外在偶像斥為“著相”。
靈山高僧則竭力維護“諸佛菩薩無量功德”,“菩薩愿力接引”,“持戒精嚴”,“禮拜功德”。
強調外力的不可或缺和儀軌的神圣性。
雙方引經據典,辯得火星四濺。
禪宗占據“自性覺悟”的制高點。
又契合長安百姓“不跪仙神”的普遍認知,和人道自強精神,漸漸占據了絕對上風。
靈山高僧被駁得面紅耳赤。
他們許多論點,在長安這濃郁的人道氣運和務實民風下,顯得蒼白無力,甚至有些可笑。
陳玄奘作為主持水陸法會的大主持,卻一直沉默地坐在法壇正中。
他看著這場激烈的辯論,眼神中毫無波瀾。
禪宗的道理,與他這些日子和“多寶施主”,“羽化子”論道時所悟,何其相似?
而靈山那套“外力度化”,“跪拜求福”的理論,在他內心深處早已千瘡百孔。
他袖中,還藏著多寶如來化身贈予他的一卷《心燈錄》。
上面開篇便是:“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眼看已方高僧被批駁得體無完膚,眼看水陸法會徹底淪為禪宗揚威,靈山丟臉的舞臺。
觀音和普賢再也坐不住了!
觀音菩薩偽裝的僧人猛地站起,指向陳玄奘道:
“玄奘主持!你乃我靈山佛子,金山寺主持親傳!”
“值此我靈山佛法遭宵小詆毀之際,你為何沉默不語?還不速速登壇,弘揚我大乘正法,辯倒這些狂徒!”
普賢菩薩也附和道:“正是!玄奘,你熟讀我靈山經典,此時不出,更待何時?莫要辜負佛祖期望!”
全場目光瞬間聚焦在陳玄奘身上。
陳玄奘緩緩起身,雙手合十,面容平靜,聲音清朗地道:
“我不是,我不會,不要亂說!”
眾人:……
觀音,普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