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
案件到了這一步,馬健和劉淼也知道了這兩個人的重要性。
將這兩人的資料調查清楚,并找到他們,就可以提前進行布控。
只要嫌犯敢動手,等待他的就是天羅地網。
之前馬健還有點不理解,為什么于大章非要抓著被害人這邊不放。
現在他才恍然大悟。
原來于大章做的事和嫌犯一樣。
都將注意力放在了被害人這邊。
嫌犯這么做,是為了復仇行動順利,掌握的信息越多,成功率就越高。
而于大章是為了掌握全面信息,以達到提前布控的目的。
這就等于跑到了嫌犯前面,提前撒下大網,等著對方往里鉆。
又過了一天,夏彬將九張肖像畫交到于大章手中。
“畫得太精細了。”于大章看著手中的畫,忍不住夸贊道。
每一張畫紙上的人物都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不但將外形特征畫出來了,連內在神韻也都展現了出來,
“以形寫神。”
于大章越看越覺得驚嘆,連連感慨:
“這才是形神兼備啊。”
最難得的是,夏彬將十八歲少年該有的青澀、稚嫩也全都融合了進去。
“我得睡一覺了。”夏彬看起來很疲憊,不停地揉著眉心。
“再堅持一會兒。”于大章將肖像畫收好:
“先回省廳,我放你一天假。”
下午,省廳會議室。
六個小組,包括許隊在內的十二名警員全部到齊。
于大章坐在上首,氣氛嚴肅而沉重。
“許隊你先來吧。”
“好。”許隊應了一聲,抬眼看向他:
“我見的那個受冤人和陷害他的人素不相識。”
“相片我都給他看了,但他一點印象都沒有,看樣子不像是在撒謊。”
“第二天我又和他說了斷指案另外八個人的名字,他表示全都不認識。”
于大章回憶了下,之前翻案的時候,確實有這么一個人。
“這個案子是十三年前發生的吧?”他問道。
“是的。”許隊回答道:
“他的年齡和那些被害人相仿,估計和其中某些人是同學。”
現在已經對那個小團體有了一定的了解,于大章自然就能判斷出更多的東西來。
十三年前,也就是那個小團體成團的三年后。
那時的他們處理善后更加熟練和老道,選定的替罪羊竟然都不認識他們。
接下來,于大章又聽取了其他小組的匯報。
和他想的一樣,只要是十六年前犯案的,多少都對陷害他們的人有印象。
其中有四個人見過那個小團體聚集。
現在可以確定以下兩點:
1,在1998年,錫城市多了一個由十名學生組成的小團體,他們來自不同學校,年齡相仿。
2,該團體人員總數為十二人,組織者是一個身高不足一米七的矮個子男人。
十二人這個數字是之前于大章推斷出來的。
昨天結合劉淼提供的線索,這個數字已經可以確定下來了。
現在九個人已經瘋了,馬健和劉淼正在調查另外兩個人。
只剩最后那個組織者還沒有找到。
昨天馬健和劉淼走后,于大章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假設……
那個組織者就是嫌犯本人。
只有他最清楚團體里所有成員的信息。
動機也很明顯,讓團體內的所有人閉嘴,這樣他就可以一勞永逸,不用再擔驚受怕。
可這個假設很快就被他推翻了。
首先,雖然沒拍到嫌犯的相貌,但身高和體型卻拍得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