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前?
于大章想過很多種可能,唯一沒想到的,就是時間跨度竟然這么長。
聽得出來,那個教育基金會肯定有問題,不然劉海不會特意提起。
以助學為名,專門資助那些成績優異、有天賦卻經濟困難的學生。
其意圖……
于大章忽然感覺背后“嗖嗖”冒涼風。
同時他也想起了一句電影臺詞。
二十一世紀什么最貴?
人才!
資助的這些學生,不一定非得都有出息。
一百個人里面,出一個博士,對他們來說就不虧。
要是這個博士再進了國家重點研究項目,那就是血賺。
所獲得的收益,將直接超過金錢本身。
最可怕的是,他們是以合理合法的身份在做著這件事。
如果他們有一點問題,劉海也不會通過層層審核來到五十三所。
表面上看,那個教育基金會長期投入,不求回報,實則卻在徐徐圖之。
這是一場針對國內高知人士的一場圍獵。
他們所圖謀的,是一個國家的根本。
于大章實在無法想象,這么多年來,他們培養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在暗地里為他們做事。
這特么是竊國大盜啊!
就在他腦補時,劉海的聲音再次響起。
“在我讀大學期間,那個教育基金會依然對我進行資助。”
他說話的語氣很平靜:
“如果大學期間勤工儉學,我也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也就不會有后來的考研考博了。”
說到這里,他自嘲地笑了笑:
“都說寒門出貴子,卻不知這句話中的‘寒門’指的是沒落的士族階層,而非絕對貧困家庭。”
“你們根本就體會不了身在貧困家庭里的那種絕望。”
劉海的聲音變得有些低沉:
“如果遇不到貴人,我可能連村子都出不了,結果就會和我父母一樣,留在農村種地過活了。”
這話就有些絕對了……于大章對此并不認可。
他就見過很多憑著自己努力考上好大學的年輕人。
人不能總看那些負面的東西。
好吧,不得不承認,也有很多好苗子因為家庭經濟原因而放棄了學業。
這也是國家允許那些教育基金會存在的主要原因。
同時于大章還發現了一個關鍵點:那個教育基金會的定位非常精準。
他們專挑成績優異的高中生進行資助。
這就相當于,國家的九年義務教育,是在為他們篩選人才。
其實中考才是人生第一個轉折點。
上了高中,就會發現之前那些所謂的校霸都不見了。
準確的說法是:中考分流機制。
成績優秀且行為規范的學生進入高中,剩下的被分流至職高、技校或輟學。
自然也會分流出一些家庭條件不好,但成績優異的。
而這些學生就是他們的目標群體。
這事誰也挑不出毛病。
做慈善總沒錯吧。
而這些人真正能夠利用到的,只是這些學生中的極少數一部分人。
手段也很簡單。
挾恩圖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