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父教過他做人要會感恩。
但他覺得,感恩不應該是今年秋收后,就要和他阿舅族人的女兒定下親事。
所以呢,他不想見到他阿舅,也不意外了。
而那個壯實少年,是隔壁華叔父的兒子,和他同年同月生的鄰居華雄。不同的是,華雄的阿父華立依然健在,還靠一身勇武擔任著縣里的屯長(漢軍制五十人為一屯)。
鄰里之間,相互幫忙是應該的。
王達和華雄,從小在王克的督促下讀書,在華立的教導下習武。也讓兩人成了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哦不對!是一塊麥餅也要分成兩半一起吃的總角之交。
去年的時候,華雄得了場大病,不但躺在榻上胡言亂語著誰也聽不懂的話,額頭也很燙。用他阿母的話來說,是可以把雞子給燙熟了。
病好了以后,華雄不一樣了。
人一下子聰明了好多,以前不認得的字都認識了,還變得懂事了好多。
人們都說,那是大難不死必有后福,一場大病讓華雄開竅了。
王達也是這樣覺得的。
至少這位兒時玩伴,再也不會帶自己去偷別人家的雞子吃;再也不會把兩人一起闖的禍,說成是自己帶的頭。
而兩人開始出來打獵,也是華雄求華叔父答應的。
理由好像是“戰場廝殺,生死之間,沒有人會傻傻的站著不動當箭靶”什么的。
具體的話語,王達記得不清了。他就記得華叔父當時很開心,連著夸獎了好幾句,大手一揮就允他們兩個出來找野兔野雞練弓術了。
要知道,以前很頑劣的華雄,三天之內不被華叔父揍一頓就是奇跡,夸獎那是不可能的。
“啊呀!”
心不在焉走路的王達,不小心絆倒了石頭,身子往前傾倒的同時,發出了一聲驚呼。幸好,一只手立刻抓住了他的肩膀,免了他和泥濘的路面來個親密接觸。
“在想秋收后去汝阿舅部落的事嗎?”
華雄扶他站直,幫他整理了衣裳,笑著說,“別擔心了,到時候我給阿父說聲,陪汝一起去。”
“好。謝謝阿兄。”
得到了玩伴的話語,王達臉上終于不再是悶悶不樂,趕路的腳步也輕快了不少。
也許是冰雪剛消融沒多久的關系,落門聚渭水的魚兒也很雀躍。在清澈的河水中,時常可見幾尾巴掌大的魚兒貼著水面游弋而過。
兩少年也不再言語,解下腰側的箭囊,各自用綸線將箭尾系好。
那是為了收回箭矢和魚兒的準備。
華雄的動作很利索,不一會兒持弓爬上水畔的石頭,細細觀察一番后,便對著水面下陰影搭箭引弓。
弓滿月,弦過肩!
此子竟然天生猿臂!
猿臂者,亦作“猨臂”。謂臂長如猿,可以運轉自如。《史記·李將軍列傳》:“廣,為人長,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