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嘛,華雄終于圖窮匕見了。
他一直裝傻,是故意為之,為了挖個坑給夏育;更是為了自己的未來!
從去年魂穿華雄開始,他就一直思考著未來的人生路:作為一個郡縣屯長的兒子,一個父輩籍籍無名、家無余財的黔首百姓,如何迎接馬上就到來的東漢末的亂世?
茍活,是想都不要想了。
現在已經是公元181年,再過三年就會爆發黃巾之亂,和迎來席卷西涼和關中三輔的羌人之亂。到時候他要么跟著他阿父一起上戰場,要么淪為被羌人拉去填溝壑的尸體。
利用先見之明跑去抱一條大腿,也行不通。
自己才虛歲十三,要家世沒家世,要名聲沒名聲,誰會鳥一個黔首百姓呢?
要是他膽敢未卜先知的,嚷嚷天下即將大亂什么的,就會被當成妖言惑眾,直接官府拿下給砍了腦袋。
唯一能愿意讓他抱的大腿,就是董卓!
董卓是隴西人,良家子出身。起家的資本是以勇猛聞名州郡,以恩義拉攏羌人和西涼游俠兒。用他們的擁護征戰沙場,成為了繼“涼州三明”之后,西涼人權柄和兵權最重的人!官至并州刺史,又轉為河東太守!
自己若是努力練好騎射,將來跑去投靠董卓,以同為西涼人的鄉黨身份,肯定會被收留。再察言觀色的賣點乖和加把勁立下戰功,被倚為心腹也不是不可能。
就是有一點不好。
到了關東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會在陽人之戰中,被江東猛虎孫堅給砍了。
連尸首都收不回來。
好吧,就算是能逃過孫堅的刀,未來也沒有盼頭。
董卓被王允弄死后,所有的西涼諸將都會變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還遺臭了萬年!
明知道是這樣的結果,何苦跑去抱董卓大腿呢?
當然了,華雄也想過,要不跑去找個大儒拜師、賣弄點后世知識刷刷名聲什么的。
嗯,就是想想。
別說他家中出不起拜師讀書的束脩,能湊齊了也沒有人引進大儒的家中啊!再說了,也趕不上趟了啊!就三年時間,能刷出什么名聲來?
扔出一點超時的見識,那叫此子異于人;扔出來的多了,那就是妖孽!
會被人免費送個火葬!
不是說,步子跨大了,就扯到那個啥了嗎?
而偶然遇到的夏育,就是成了華雄未來人生路的那道曙光!
夏育一生都在為大漢朝征戰,人們對他的看法,稱贊他之前的赫赫戰功也好,嗤笑他兵敗被貶為庶人也罷,但沒有人會質疑他對大漢朝的忠義!
是的,忠義!
華雄知道眼前的人是夏育后,心中冒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想借助夏育的名聲,為自己加上一個忠義的光環!
為了彌補自己的生而卑微,為了以后的立身之本!
畢竟,大漢朝積威四百年,深入人心。
畢竟,他華雄想在即將到來的亂世,保住性命和順便做點什么的話,除了高舉漢室旗幟、用忠義來標榜自己外,已經沒有了別的資本。
至于在胡漢雜居的西涼,在這個羌亂斷斷續續蔓延了百年的地方,以大漢忠義之士來標榜自己,會不會木秀于林嘛.....
那是真的想得太多了。
羌亂一起,人命賤如狗。要么同流合污,要么淪為馬蹄肆意踐踏的野草。
反正結局都不好,何必糾結那么多呢?
還不如抓住機遇借夏育撈點名聲,積攢點威望,去拼搏出另一個未來!
生死由命,成敗在天!
死了,一了百了,不必怨天尤人;活下來,就有了立身之本。
退一萬步來說,夏育在無論是才學還是征戰經驗,都足以成為良師。機會老天爺給了,能不能抓住,是靠自己把握的。
此時不打蛇隨上棍的拜師,更待何時!
呵!
而年近六旬的夏育,做為吃過許多鹽巴的老人家,愣了一會兒之后,終于反映了過來:他是被眼前虛歲才十三的小兒,給耍心眼詐了!
還成功了!
當即,就羞怒交加的咆哮如雷:“豎子奸猾,安敢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