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日打雁,卻被只乳雁給啄了眼!
這是夏育此刻真實的寫照。
因為他發現,這個自稱姓名為華雄的豎子,明明臉上稚氣依稀,言辭卻犀利無比!像極了那些老于世故、牙尖嘴利的說客!
也像塊麥芽糖一樣,粘上了,就甩不掉了。
無論自己是如何推脫!
比如,當自己罵這豎子奸猾的時候,他是這么回的:“兵者,詭道也!先生一生征戰四方,安能不知兵不厭詐之道邪?”
聽聽!
這個兔崽子說的是什么話!
老夫要是再責罵,豈不是承認了自己戎馬一生,連個兵不厭詐都不知道?
而且這個小兒是漢人,其父是縣里的屯長,算是良家子出身,堵死了自己不收來歷不明的人為徒的理由。
還趁機加了一句:“雄聽家父言,雄先大父乃是亡故于羌亂中。而先生此生皆與羌胡作戰,曉習羌斗,雄若能學先生之法,一是可告慰雄大父之靈;一是他日能報效于朝廷,保護鄉里不生靈涂炭。”
為人子的孝悌、立志報效朝廷等等大義都給扔出來了,老夫還能說什么?
老夫要是說個不字,豈不是在教導少年郎不忠不孝?
更可恨的是,另外一個喚做王達的豎子,假惺惺的勸說了句“阿兄莫要強求,夏司馬不過無心之言罷了。”
然后呢,華雄這小兒,直接來了句,“此言大謬!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夏司馬乃德高望重之人,豈會出爾反爾?”
得咧,這高帽子蓋的!
連德高望重都扔出來了,老夫還怎么反駁?
夏育心中憤憤然,臉色也無比難看。
天地良心,他這輩子率領過數萬大軍征戰,也和無數朝中官僚打過交道,各種各樣的事都曾遇到過。但還真沒見過,死皮賴臉要拜師的!
不都是說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嗎?
華雄這虛歲才十三的小兒,長得五大三粗的,怎么就那多心計呢?
本來嘛,自己看他長得雄壯又天生猿臂,還是有心提點下的。但這萍水相逢的,真沒有過要收徒心思啊!
尤其是被這個豎子抓住話頭,裝傻賣楞的強行拜師!
好嘛,早就習慣了走到哪里,都被人恭敬對待的夏育,驟然遇上了個不安常理出牌的主,心意難平。
而華雄,也心中有了些忐忑。
他看著臉上陰晴不定的夏育,才意識到了一點,自己好像玩得過火了。
古人重諾,不輕毀。
自己用言辭懟得夏育沒有反悔的余地,看著好像事情能成。
然而,古人也最崇尚尊師重道!
自己還沒拜入門下呢,就讓夏育心生厭惡了....就算能拜師,也不能從夏育身上撈到資本了不是?
罷了,強扭的瓜,終究是不甜的。
再試試個以退為進,看能不能讓夏育松口吧。
如果不能,那就算了吧.....
華雄心念一轉,便再度對夏育拱手作禮,“夏司馬,方才是小子孟浪,目無長者。多有得罪,還請見諒。”
說完,便轉身拉著王達大步離去,不作半分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