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雄阿母出身于獂道龐家的旁支,而龐家是個讀得起書的中等人家。由他們出面周旋,說不定就有了個知書達理的兒媳。
要是華立自己去找.....
呵!
那些大戶人家連門都不讓華立進!
至于很早就沒有來往的龐家,會不會愿意幫忙出面,沒看到華立都帶上狐貍皮嗎?沒看到連夏育都來當冠禮大賓了嗎?
世代傳承在涼州的龐家,就算看不上狐皮,總不會連夏育徒兒這層身份都忽略吧!
華立夫婦覺得,龐家會再度念起血親關系的。
所以呢,在冠禮的三日后,華立便趁著在城里戍守之時,跑去上官那里請求告假。
沒有想到,漢陽太守剛好也找他呢!
嗯,如今的漢陽太守,是蓋勛。
字元固,敦煌郡廣至縣人。
祖上出過九卿之一的大司農,是典型的官宦世家。
年輕時曾被舉為孝廉,后來遷為漢陽長史。長史的這個官職,最早設于秦代。其執掌事務不一,多為幕僚性質的官員,然而在邊郡的長史則是不一樣。
他們的職責是主征伐與戍守,為太守掌兵,權柄很重。
蓋勛,就是從長史的官職呆了不少年,才升遷為漢陽太守的。也是華立這十幾年從軍生涯里,直接的頂頭上官。
蓋勛找華立,正是得知他兒子華雄是夏育徒兒了。
出身于西涼的蓋勛,從小就在斷斷續續的羌亂中長大。
他也很敏銳的意識到一點:隨著涼州三明相繼故去,和這些年羌人承受太重的賦稅,再度叛亂的基礎已經誕生!而且如今朝廷為了鎮壓黃巾之亂,將涼州精銳將士調走了不少,這就讓羌人看到了機會!
身為太守,有守土安民之責。
為了有備無患,招募兵卒訓練、修繕兵甲戰具必須要提上日程。
剛好,昔日平定西羌叛亂中立了汗馬功勞的夏育,這時候忽然冒出個徒兒來,他怎么能不關注一二呢?
蓋勛今歲四旬出頭,為人剛直仁義,在西涼名聲甚佳,普遍被人所敬仰。
對于華立告假五日的請求,他一口就允了。
然后呢,便問起其子華雄之事來。
得知華雄志在沙場,不久后便來投軍,他撫摸點頭而笑。
得到夏育給華雄取的字是“狩元”,他眼光就有一縷精光閃過,臉上笑容更勝。
這個表字,自幼熟讀詩書的蓋勛一聽就知道什么意思了。
狩元,前后調換就是:元狩,是漢武帝的第四個年號。
相傳這個年號,是漢武帝在一次狩獵時獲得只“一角而足有五蹄”的獸,因此改的年號。但人們都知道,這里面還有另一個原因。
狩,有征伐的意思。
元狩,是指漢武帝當時,對匈奴大規模進行反擊的時間!
夏育給將漢武帝這個年號調換過來,當成徒兒的表字,其意義不言而喻:期待這個徒兒,此生能驅逐外族,保衛漢室威嚴!
虛歲十六的少年郎,就讓夏育寄托了冀望,將是什么樣的人呢?
蓋勛心中有些好奇,等待著兩個月后,華立說其子來投軍的日期。
然而,他并沒有等到這個少年郎的到來。
因為他等到的是,五日后麾下軍候來報,說華立夫婦被賊寇殺害在獂道縣城外的渭水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