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也秉承了賊寇的本能。
一哄而散!
當了大漢將士,在軍法的嚴苛和軍魂的榮譽下,面對白刃加身也死不旋踵。
背上了賊寇之名,是無論面對任何情況,都會首先考慮讓自己活下來。就算是為此,要付出其他人的性命。
畢竟當賊寇,是為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大秤分金。
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
而別人死了,自己還能多分一些。
當然了,足足四千余人的隊伍,還是有精銳的。
守護在宋揚身邊的三百騎,就以極快的速度行動起來。不過他們是將宋揚圍了起來,而不是勇猛的迎漢軍而去。
他們是私兵,保護家主才是永恒不變的職責。
宋健身邊的五百騎,也是能快速反應的精銳。但是他們被倉皇亂竄的賊寇給堵了,根本沒法讓戰馬跑起來。
沒有速度的騎兵,還不如一名步卒更具備殺傷力。
宋健看著亂糟糟的隊伍,心中凄涼一嘆,下令自己的部曲下戰馬結陣。
而有速度的騎兵,則是無可匹敵的鋼鐵洪流。
張都尉引領的大漢騎兵,已經奔到賊寇軍二十步的距離了。
前排的騎兵都放平了卜戟和長鈹。
卜戟,類似于戈的兵器,只不過前頭冒出了兩面開刃的劍尖。
長鈹,也做長鉟。劍屬,長形兩面有刃,古兵器之一。
《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以卒從起碭,以連敖入漢,以長鉟都尉擊項籍,侯。”
顏師古注曰:“長鉟,長刃兵也,為刀而劍形。”
這兩種兵器都有一個特點,捅入敵人身體后,橫叉會阻礙長柄不會繼續突入。騎兵們只需要雙手用力一挑,就能將掛在兵器的尸體甩開。
運氣好點的話,橫叉甚至會在力反作用的慣性下,直接將尸體給撞飛出去。
雖然說,如今大漢騎兵的長兵器,普遍裝備著長矛與長槍。但是在西涼,因為長期與羌胡作戰的關系,還依然保留著西漢時期的兵器。
當然了,如果是鋒刃將近三尺的馬槊,殺傷更大,直接可以將兩三具尸體串起來。
但那玩意太貴了,貴得連張都尉這樣的軍官都用不起。
不過對付賊寇,以卜戟和長鈹也夠用了。
只見他們雙手持柄,在沖入賊寇軍陣捅入人體后,便雙手用力兩側挑開。順便的,以身體重力讓戰馬配合無間,往兩側分開。
讓出了中間的道路。
對!
手持長兵器的前排的騎兵,就是為了打開敵方陣列缺口的。
因為跟隨他們身后的騎兵手中,都是高高揚起的,閃著陽光冷芒的繯首刀!
作為取代長劍成為戰場主角的兵器,厚脊、單面開刃利于砍殺的特點,讓任何人都不愿意近距離面對。
“殺!”
蹄聲急促,刀光匹練!
頭顱飛紛,殘肢飛舞,鮮血飛揚!
火紅色的大漢旌旗,依然馳騁向前,銳不可當。
火紅洪流的大漢將士,依然如離弦的箭矢,擋者披靡。
在戰馬嘶鳴和賊寇哀嚎中,迸發了一句讓天地色變的怒號:“大漢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