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呢,北宮伯玉與李文侯吸取了自身威望不足,得不到其他種羌部落支持的教訓,以殺戮全家人性命成功脅迫邊允、韓約入伙。
其中邊允,還成為了叛軍首領。
嗯,出于陷身于賊、有辱家門的考慮,他現在改名為“邊章”了。韓約韓文遂也一樣,將名與字調換了下,變成了韓遂韓文約。
這兩個涼州大名士的入伙,對涼州局勢的影響十分巨大。
挨著關中三輔的北地郡、安定郡,以先零羌為主的種羌部落從觀望變成了全族參與!隴西郡和武都郡的羌氐也聚眾而起,讓郡縣政令出不了城池。
而邊章與韓遂的戰略眼光,也體現了出來。
他們率領叛軍直接攻陷了武威郡的祖厲縣,讓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都變成了飛地,也讓漢陽郡變成了孤城。
也讓左昌這個刺史,知道了什么叫自作自受。
因為邊章與韓遂率領叛軍大舉來襲的方向,就是涼州的治所冀縣!
而且左昌現在就算是想放出貪墨的幾千萬軍費,也找不到地方招募兵卒了。
唉,可憐,也可恨。
當然了,他的心思沒人去管。
至少華雄是沒有心情去管的。因為他心中,也很不爽快。
他作書去招龐德、趙昂和姜隱三人,希望一起打拼未來,結果就趙昂一人帶著二十部曲來了。
要是說,姜家作為冀縣大姓,姜隱和他又沒有什么交情,不來也就算了。
但是獂道龐家是幾個意思?
明明之前都達成協議,兩家再續姻親關系,共同進退了的!
對,龐家,不是龐德。
他的羌人部曲帶回來了兩封書信,一封書龐家家主寫的,一封是龐德的親筆。
龐家家主的書信里,客套的虛偽寫了一堆,然后在最后來了點睛之筆:他的次子龐德,之前已經應下蓋太守的詔令,做人要一諾千金、講信用的好。
這種場面話,華雄一看就明白了。
龐家權衡了一番,還是覺得華雄一介黔首出身難成氣候。
至少,現在沒資格!
畢竟龐德去郡里當小吏和來騎兵曲,對于蓋勛來說都是一樣的,讓人帶句話就行了。
而龐德的私信也證明了這點。他寥寥幾筆,就將事情說清楚了:德本欲與兄并肩作戰,共馳騁沙場,奈何父命難違!
好吧,華雄心中郁郁,連烏孫馬終于愿意讓他騎著馳騁的喜悅都淡了好多。
直到趙昂看到兵卒不足的時候,趁著暮食冒出了一句疑問:“狩元,郡中不少游俠兒都挺仰慕你名聲的。既然太守讓你自己招募兵卒,為何不去招攬他們呢?難道是擔心他們行事不羈,不守軍法嗎?”
額......
華雄聽完了,才發現自己陷入牛角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