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的夏育,是拉起了家中子弟和一些老部曲合計五百余人,用一腔報國之心去上任的。
因為畜官那個地方,不到五百郡兵。畜官嘛,能起這種名字的,一聽就知道是朝廷養馬的地方。又是在三輔內,怎么可能屯兵太多。
好嘛,天子劉宏可能是覺得,只要夏育吼一嗓子,以十萬計的羌人們都會嚇得肝膽俱裂,直接就放下武器乖乖投降了......
冬十二月末的涼州,朔風能吹裂人們的嘴唇,能凍掉人們的耳朵。
但這些都不及人們的心冷。
華雄的心就很冷。
他正騎在烏孫馬上,冒著鵝毛大雪,緩緩在街亭谷道而行。
夏育,這個一輩子為大漢朝征戰沙場的倔老頭,終究還是接受了朝廷的詔令,前往右扶風畜官就職。
無論華雄怎么勸說,怎么請求他不要去。
華雄勸說,是夏育一旦去就職,就必然會遭到叛軍的攻擊!
理由很簡單,是因為夏育以前的功績。
對于羌人們來說,故太尉段熲亡沒后,夏育就是大漢朝平定羌亂的旗幟!
只要將夏育攻滅殺死,他們就能消除各個種羌部落對大漢朝廷的恐懼;就能斷了涼州人朝廷能平亂的冀望。
是的,當年的段熲平定羌亂,用的辦法是血腥鎮壓,殺到羌人無力反叛、不敢再反叛!
在西涼,如燒當、燒何、當煎、勒姐、零吾、烏吾、沈氐、先零等有點實力的種羌,都有無數族人被段熲殺得血流成河。
夏育,就是全程跟隨段熲殺戮的得力部將。
如此情況下,夏育如果好好隱居,羌人們說不定還不去找麻煩。但如果他再度為官,無論那個參與叛亂的種羌部落,都不會放過!
都會想拿著夏育的首級,來報仇雪恨和告慰先人!
而大漢朝廷都沒打算給夏育兵馬,就職后就不到一千人,不就意味著有去無回嘛......
而夏育拒絕的理由,也很簡單。
“老夫年少就投身行伍,一生馳騁沙場,安能畏死而不報效朝廷邪!我輩男兒,馬革裹尸乃幸事也!”
好嘛,他骨子里的恪守與信念,讓性格變得倔強無比。
也讓人無法再勸說了。
無奈之下,華雄只能盡弟子之禮,一路隨行送他出漢陽郡的地界。
“狩元,送到這里就可以了。如今你也是大漢將士,不應該因為我而耽誤了軍中職責。好好跟著蓋元固抵御叛軍,就是不枉你我師徒一番了。”
街亭谷道走了一半的時候,夏育阻止了華雄的繼續相送。
“諾!雄謹記先生教導,必不辱沒了先生聲譽。”
華雄很恭敬的行禮。
說完,又跳下戰馬,想將烏孫馬的韁繩給夏育,“先生,這匹良駒腳程快。屆時事有不可為,或許能助先生一臂之力。”
嗯,他這是隱晦的,讓夏育以烏孫馬速度逃命的意思。
“豎子!”
夏育臉上難得的露出些溫和來,笑罵了聲就轉身馳騁而去。
蒼老而豪邁不減的聲音,從他背影遠去中傳來,“你留著吧,此良駒老夫用不上了!”
原來,他心里早就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