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春秋與戰國這兩個時期戰爭方式的區別。
春秋時期,諸侯國們都在爭霸,想當代替周天子行駛權力。卻從來沒有想過,要推翻周朝這個天下共主的名義。
而戰國時期,戰爭都是以攻城略地、并吞另一方為目的的。
那個時候,無論那個諸侯國,都明白了一件事:周天子,已經不配當天下共主了。如果自己占領的疆域夠大,實力足夠強大,就能變成另一個“周天子”。
所以才有了大秦帝國。
華雄就是覺得,大漢王朝的根基已經腐朽了,已經沒有必要為之續命了。
與其辛苦去修修補補一艘無處不漏水的破船,還不如抽出這艘船上的依舊完好的零件,去打造新船。反正華夏民族在四百年前,也不是漢室劉姓當天下共主!
何必去糾結呢?
帶著這樣的想法,華雄一口就拒絕了,張繡邀請去赴宴的來訪。
半點猶豫都不帶的。
張繡的從父張濟抵達美陽了,張濟的上官破虜將軍董卓也到了。
對!
就是董卓設的宴!
他的麾下皆以騎兵為主,行軍的時候又讓步卒押運糧秣和輜重在后,自己率領著騎兵最先趕到了美陽。
到來的第一天,就以討論軍情的名義設宴,邀請了在美陽縣有頭有臉的人。
其中,夏育也在邀請之列。
不出意外的,夏育直接就拒絕了,他對董卓可沒有什么好感。
早在張奐、段熲兩人還活著的時候,他和董卓就相互攀比和較勁了。如今兵敗歸來美陽,怎么可能去丟這個臉!
直接張口就來了句“箭傷未痊愈而行動不便”,拒絕。
至于華雄這個無名小卒,也能被邀請呢,則是張繡的功勞。
他見到張濟后,便將一路上的事情說了。
張濟本來就無子,幾乎將這個侄子當成了兒子看待。自然會跑去給董卓面前匯報一番,為張繡謀個的前程。
董卓這個人呢,論收買人心和御下之道,還是很有一手的。
別的不說,光憑麾下由湟中義從和秦胡組成的部曲,隨他征戰近二十年的時間里,始終不離不棄和死不旋踵就能看得出來。
張繡如愿以償得到一個不大不小的官職,帶著兩百部曲隸屬于從父張濟的麾下。順帶的,還被董卓派來邀請華雄以來赴宴。
他覺得華雄年紀輕輕,好像還挺有能耐的。
而且隴西郡和漢陽郡挨著嘛,也算是鄉黨嘛,扔出點善意說不定就能拉攏個助力。
而華雄呢,本來對張繡來串門還挺開心的。
嗯,他覺得張繡這個人好騙......咳咳!是豪爽仗義,是個可交的血性漢子。
但是呢,一聽是董卓邀請的,直接就來了句:“雄身為徒兒,先生瘡傷未好,怎么能去赴宴飲酒作樂呢?”
好嘛,張口就扯出孝悌了,張繡只好露出一絲尷尬,告辭回去復命。
等他出了門,躺在榻上的夏育就嘆了口氣。
揮手招過來華雄,帶著些惆悵說道,“狩元,我與董鐘穎不和是我們老一輩的事,你不必顧及。而且,我在仕途不會長久了。若是你想出人頭地,愿意提攜你的人,只有同為西涼籍貫的皇甫義真和董鐘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