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縣是大縣,承受的攤派也很大。
華雄和閻忠在官署內,看著刺史府發過來的公文,臉上就有些難看。
耿鄙要求西縣征集兩千石糧秣,并且指名道姓的讓華雄親自率領一千兵馬,前去冀縣報道。至于征調多少民夫嘛,他沒有提。
反正兩千石軍糧,是要限期運送到冀縣的。提不提,華雄都得征調。
而且在是在公文的末尾,他還親筆加了一句。
說什么西縣作為富庶的大縣,看在鹽稅歸刺史府所有,和去歲六月征調一次的情分上,就征調兩千石糧秣吧!
也就說是,讓華雄別來嘰嘰歪歪的,訴苦說籌不夠糧秣,照辦就是!
不然的話,他不介意按照西縣的戶籍來征收。
如此顯然的威脅,華雄不羞惱了才怪!
他知道,耿鄙這是公報私仇了。
其一,是當初耿鄙以刺史府的名義,征募華雄效力,被華雄以受學為理由拒絕了。按理來說,這也不奇怪。大漢朝士民拒絕官府征募的風氣,還能增長名望呢!
但是呢,華雄拒絕耿鄙沒過幾日,就接受了朝廷的任命。
這擺明了,就是明目張膽的在說:他根本沒將耿鄙放在眼里!覺得耿鄙這個涼州刺史,不是可以依靠的人!
耿鄙又不是圣人,也是有七情六欲和榮辱之心的。
面對這種公然打臉的行為,要說沒點別扭,那才是奇怪了。
其二,則是華雄去年,讓華車去收攏羌種小部落的事情了。
去年,傅燮到任漢陽太守后,就不鳥耿鄙不放糧秣賑災的命令,直接調動了郡內糧秣大興屯田,和招降叛亂的羌人部落。
華雄也有學有樣的。
去年八月秋收剛入庫的時候,他就征詢傅燮的同意,將秋收糧秣都用于招納羌人部落,懟回去了治中從事程球秋收的征糧。
讓耿鄙氣得牙癢癢的,卻無可奈何。
兩人之間還隔著傅燮呢,他要責難,也得先找傅燮這個太守先。
而此次讓西縣出兵馬一千人,就是針對華雄不敬的報復了。
西縣的郡兵,早就被調走了!
如今就有剛升遷為縣尉的杜軍候,率領麾下兩百騎兵在維護治安。耿鄙明知這點,還定下了兵馬的數目,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你個華雄不是把糧秣,用去招降羌人部落了嗎?
既然羌人都來歸降了,都吃了官府的糧食,不應該從軍征戰,共同征伐叛軍嗎?
甚至華雄還能想象到,若是以西縣無兵回絕率軍隨征的調令,耿鄙會用什么理由給駁回來。
弓箭社!
帶弓而鋤、佩劍而樵,自發保護親人與鄉里,這是弓箭社建立的目的。西縣都將黔首百姓訓練大半年了,總不能說一點用處都沒有吧?
好嘛,耿鄙對自己人是算無遺策,讓華雄避無可避。
“狩元,老夫覺得這也不是壞事。”
沉默著思慮好久的閻忠,眉毛已經舒展開了,“既然耿刺史不切實際,執意要去討伐。你正好去冀縣和張都尉商議一番,伺機火中取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