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都是肉長的。
對于生活在底層的黔首百姓來說,除了壞到頭腳流膿的極少數外,絕對多數人都有一顆感恩之心。
西縣的黔首,如今就很感恩華雄。
這位年輕的縣令,做出了一件讓人很意外的事情:要賣掉自己那匹純血烏孫馬!
一開始,人們還以為這是無稽之談。
對于征戰沙場的將士來說,有一匹神俊的戰馬,是能多好幾分活命的機會。
誰會那么傻,會想自己的戰馬給賣呢?
縣令的俸祿好歹也有千石呢,又不是窮得揭不開鍋,吃了上頓沒下頓!
但是呢,這個荒唐的消息,竟然被劉縣丞給證實了。劉縣丞當值了二十多年,西縣男女老少都了解他的為人,都知道他不會拿這種事情來開玩笑。
頓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什么娛樂生活的黔首們,就興趣勃勃的開始了茶余飯后。
各種猜測著縣令賣馬的目的。
只是他們揣測的各種版本,最后都被證明是錯誤的。
閻家的家主,竟然不顧身份的親自操起棍子,追著自己未及弱冠的幼子滿院子胖揍!揍完了,就牽著烏孫馬,帶著幼子去縣官署給華雄告罪。
還放出來狠話,說什么華縣令如果不收回烏孫馬的話,他就和這個劣子斷絕父子關系,逐出家門!
黔首百姓們,又一片嘩然。
華縣令賣馬,就作價兩千石糧食,很公道啊!
閻家幼子也湊夠糧食了啊,一手交糧食一手交烏孫馬,不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嗎?
怎么會引起閻家家主那么大的怒火呢?
難道是舍不得糧食?
得到消息的黔首們,帶著熊熊燃燒的八卦之火,蜂擁去官署外看熱鬧。
然后呢,值得事情原委的他們,都陷入了默然。
原來華縣令賣馬,是耿刺史要準備征伐叛軍了,也再一次向西縣征調了糧秣。
華縣令不愿意在春耕來臨的時節,苛求黔首們將播種的種子交出來,就想用自己的戰馬換去錢糧。
而閻家家主,覺得幼子這樣的行為太不道義!
縣令為了百姓們的活路,都能無私的賣掉戰馬了!自己閻家作為當地大戶,應該效仿義舉才對,怎么能去趁人之危呢?
閻家家主,情深意切的說完理由,就大手一揮。
說兩千石糧食,就當是閻家為鄉里做點事,是自愿獻給官府討伐叛賊之用的,聲淚俱下的懇請華雄收回烏孫馬。
那個場面,讓閻家的聲望,迅速變成了西縣的仁義之家。
也讓不少黔首百姓們,被年輕縣令給感動了。
心里還感慨了一句:難怪華雄來西縣上任的時候,能得到蓋太守的陪同!
前年饑荒的時候,蓋太守拿出了家中全部糧秣,讓上千人活了下來;現在華縣令為了百姓的活路,也打算賣掉烏孫馬......
愛民如子,不外乎如此了吧?
仁義賢明,也就如此了吧!
黔首們靜靜的感慨著,沉默的看著,華雄和閻家家主在一個執意不要馬,一個執意不要糧食的相互謙讓。
然后便偷偷的,紅了眼睛。
他們都知道,官府征討叛軍,就地征調黔首糧秣,是天經地義的事。
他們更知道,生存在這片以利益為尊的邊陲之地,能無私為別人做點什么的官佐,是多么的難得可貴。
所以他們也不再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