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約摸三旬的壯年男人,用巴掌大的手,推開人群越眾而出,給華雄深深的躬身后,就慨然而言,“華縣令,我家中還有些余糧,愿意獻出一石,以助官府討伐叛亂!”
此言,猶如水濺入了熱油鍋一樣,讓圍觀的黔首變得人聲鼎沸。
“華縣令,我家中也有余糧!”
“我愿獻八斗!”
“我愿獻細絹三匹!”
.......
不同的聲音,卻匯聚成為一條名為感恩的溪流,滋潤入了西縣所有人的心田中。
最終,感人的場面,在華雄拱手給黔首作禮中落下帷幕。
華雄沒有收任何一位黔首的糧食,更沒有如愿的賣掉烏孫馬。
而是將烏孫馬放在閻家里,作為借糧的抵押。說以后什么時候官府還清了閻家的糧食,再什么時候將烏孫馬遷回來。
只是沒有人知道,華雄進去官署后,就長長的出了口氣。
面對笑容吟吟的閻忠,還很沒禮數的抱怨了一句,“先生,你這個收買人心的計謀,實在是太過了!”
是的!
華雄方才就是在做戲!
閻忠建議的。
他覺得耿鄙既然要征伐叛軍了,那么,華雄就必須將仁義的名聲傳揚到整個漢陽郡!為了耿鄙大敗的時候,無數躲避刀兵的難民,會選擇逃難到西縣來!
想崛起,就得有兵馬!
想有兵馬,就得先有人口!
既然華雄之前就想出了,和張都尉里應外合謀取耿鄙的軍糧,解決了糧秣問題;就應該思考積攢治下人口了不是?
所以他就想到了,讓閻家來配合演戲。
至于那兩千石糧食,華雄早就準備好了。去年年末的時候,姜敘讓部曲們以訓練之名往返武山塢堡,不就背回來了張都尉偷的軍糧嘛。
而且這么做,還有一個好處。
以后華雄想讓西縣弓箭社,外出征戰的時候,黔首百姓們也會群起景從的。
得人心了不是!
已經讓黔首們覺得,華雄寧愿自己吃虧,也不會讓他們吃虧了不是!
嗯,唯一不好的一點,就是華雄那顆還沒有完全黑透的心,在面對黔首百姓們的真情實意的時候,生出了些愧疚和隱隱作疼。
哎,這該死的良心啊,狗怎么還沒吃完呢!
帶著這樣的感慨,華雄騎著一匹健壯的河區戰馬,往鐵籠山而去。
那邊,華車招攬了大半年的羌人小部落,還等他去做戲......咳咳!是讓仁義的光環,亮瞎所有人的眼。
而遠在冀縣的耿鄙,得知消息后就怒不可遏,拔出佩劍將桌幾砍成兩段。
他不是那些沒有讀過書的黔首!
而是混跡仕途多年,爬到封疆大吏的老官僚!
一聽華雄籌糧的過程,就知道了華雄這是將他這個刺史當成了惡人,來刷個人的名聲!
豎子!
可恨!亦可誅!
他心中無聲的咆哮著。也覺得自己,該對華雄做些什么了。
無獨有偶,有一個人也覺得,自己必須要對他這個刺史做些什么了。
嗯,是隴西郡太守,李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