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大早,張平安跟大姐夫兩人就一道去了回春堂,兩人去的早,到的時候才剛辰時,回春堂的藥童剛把門板拆下來。
劉三郎上前彎腰問道:“勞煩您…您,我來找陳…陳大夫,前兩日我找他扎過針的”。
藥童抬頭一看立馬就認出來了,長得這么高這么壯的病人他們還是頭一回見到,印象深刻,于是客氣道:“不礙事,勞煩兩位在前廳稍坐一會兒,我去后院幫你們喊陳大夫出來。”
劉三郎問完以后這才轉頭憨憨一笑,對張平安道:“平安,我…我們坐著等一會兒。”
張平安笑道:“不礙事!”
兩人在前廳稍坐了片刻,陳大夫就從后面出來了,坐下后疑惑地問道:“我聽藥童說你們找我,但是現在已經不用再針灸了,病人在家配合吃藥,加上多開口練習就成。”
張平安拱手行禮笑道:“陳大夫乃當世良醫者,又有仁愛之心,實是杏林春暖,我是慕名而來,特地跟著我大姐夫一道來拜謝的。”
說完拿出手里昨日連夜寫的謝辭展開,歉意道:“這是我昨日連夜寫的一副致謝詞,本應裝裱好了再送來,但是我們今日中午就要坐船回鄉了,時間實在是來不及,陳大夫如果覺得寫的尚可的話,可以收下做個留念”。
陳大夫本也只是十五六歲的年紀,被張平安這么鄭重的一通夸,還有旁邊劉三郎一雙真摯的大眼睛望著,羞得臉都漲紅了,胸中瞬間涌起一股豪情,覺得自己真好似是在效仿前人扁鵲華佗,懸壺濟世。
不過嘴里還是要謙遜一下,不能讓人覺得自己太倨傲,遂擺擺手回道:“杏林春暖我還當不上,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你們二人有心了,這既是醫者本分,也是我和劉大哥的緣分,這幅謝詞我會好好珍藏的,你們放心!”
說完鄭重的把謝辭重新卷起來收好,放在桌上。
張平安搖搖頭不贊成道:“陳大夫你實在太過謙了,有志不在年高,前朝名士曾說過‘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我覺得你身上就很有幾分這種風范,假以時日必定能在郢州城聲名鵲起。”
陳大夫大感遇到了伯樂,激動地拱手道:“不知小兄弟怎么稱呼?雖然兄臺年紀還小,但是卻慧眼如炬,不以貌取人,這就非常難得了,吾姓陳,名剪秋,虛歲十六”。
“吾姓張,名平安,世居鄂州府武山縣雙河鎮,虛歲十四,乃是近日來省城趕考的,”張平安笑著回道。
陳大夫聞言后笑道:“我知道你是來趕考的,上次你大姐夫請我過去診治就是因為你考完之后睡不醒,不知現下結果如何?”
“僥幸上榜,得中秀才”,張平安謙遜道。
陳剪秋聞言擊掌贊嘆道:“這么年輕就能取得秀才功名,張賢弟真乃人才也,吾自嘆不如!”
“過獎過獎”,張平安拱手道,“其實我今日來這里,還有另外一事想請陳兄賜教。”
“哦?但說無妨,”陳剪秋好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