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日去府學上課,張老二和徐氏都擔心的緊,回家以后問長問短,張平安大概把府學的情況講了講,聽到兒子第一天去府學就交到了朋友,兩人才放下心來。
徐氏今天用豆腐燉了一條胖頭魚,招呼兒子趕緊來吃:“兒子,你不是喜歡吃魚嗎,我今天特意挑了一條大的胖頭魚燉了,這里魚竟然比咱們縣城便宜哎!”
“府城有碼頭,又有大江大河,不缺魚吃,魚價當然便宜了”,張平安笑道。
“是這個理”,張老二也沉聲回道。
五丫六丫擺好飯后跟著坐下來一起吃飯,魚湯燉了一大鍋,足夠一家人吃飽了。
“爹,娘,現在我們也安頓下來了,可以抽空打聽打聽附近有沒有合適的繡坊,把五姐六姐繼續送去學手藝,總比在家玩著強”,張平安邊吃飯邊道。
徐氏有點不太樂意:“你五姐六姐現在也大了,已經可以相看人家了,還要送去學手藝嗎?”
張老二聞言沉聲回道:“送,我這兩日就去打聽打聽。”
徐氏見父子二人都支持送,也沒話說了,嘴里嘀咕道:“都是有錢燒的。”
就這樣,在府學的日子一晃就快一個月了,外舍的三十多名秀才也組成了各自的小團體,張平安跟每個人的關系都還行,最親近的還是袁子昂。
“張秀才,明日休沐,我們外舍組織了去凌波湖辦文會,你要參加嗎”,旁邊有秀才問道。
不管在哪里,總有人是積極分子,外舍的積極分子就是一名叫杜仲的本地學子,平時小組討論和教授課堂點名都是最積極的,學問確實也還不錯,據說在中舍和上舍都有交好的朋友。
張平安也不想太特立獨行,于是回道:“去的,需要湊份子錢嗎?”
杜仲擺擺手道:“不用,這事我已經都安排好了,袁子昂他爹是市令,他負責提供食材,咱們外舍的尤有味家里是開酒樓的,他負責把食材做好,外加提供茶水點心,何卓然他爹是酒務官,他負責提供酒水,這樣一來酒菜茶水都齊全了。”
張平安聞言仔細打量了這位同窗一眼,人才啊,這么年輕就學會資源整合了,不禁佩服道:“杜秀才辛苦了,真是考慮的面面俱到,咱們外舍辦事當以你為首。”
杜仲面上有一絲得意,看得出來也挺為此事驕傲,嘴里還是謙虛道:“哪里哪里!”
說完又去通知其他秀才了。
張平安湊到袁子昂旁邊低聲道:“袁兄,這食材采買是你一人掏錢還是……”。
袁子昂上了一下午課頭昏昏沉沉,剛去完茅房回來,聞言懶洋洋道:“不用掏錢。”說完給了張平安一個你懂的眼神。
張平安又不傻,秒懂,自己這也算是沾光了。
第二日辰時起來后,張平安換了一身體面一些的緞面長袍,把自己收拾了一番,不說出風頭,起碼也不能太差勁。
張老二回縣城收賬去了,自從張平安考上秀才后傅醫官那里已經不再收孝敬銀子了,又給張家介紹了兩家醫館,初次合作很多事還需要張老二親力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