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安上前問其中一個還沒死的難民:“是你們傍晚抓了我們這邊的人嗎,一個年輕姑娘?”
對方搖搖頭,艱難的伸出手呻吟道:“救…救我!”
看問不出什么,張平安站起身,跟著大姐夫等人一道補刀,這些人不死透了,難保不會有麻煩,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
張老二很欣慰,兒子的成長速度出乎他的意料,剛開始他也有些擔憂,不希望兒子手上沾染上太多鮮血,但隨著時間推移,他覺得這樣也挺好,起碼不會被人欺負,在這個人吃人的世道里生存就是要狠一點,以后只要能找個安穩地方站穩腳跟,兒子絕對能過得很好。
一切處理好后,眾人再次重新出發。
大丫二丫家幾個男孩兒眼睛亮亮的,絲毫沒有懼怕之意,明顯等以后長大了膽子也很大。
沈氏和徐小舅沒有再提女兒的事情,沈氏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樣有時在吃飯的時候過來蹭吃蹭喝,離張平安家遠遠的。
老大夫開的藥方很有效,三人的傷也慢慢好了,只有徐小舅因為傷口太大受了些影響,即使愈合了也不能再提重物,但日常生活沒問題。
在眾人逃難第22天的時候,下了冬季的第一場雪,此時已到衢州城外,離臨安也不算太遠了,基本已經看不到成群結隊的難民,有的農戶家里還養狗,顯而易見,這邊的生活過得非常不錯,比其他地方強太多了。
大家花了點錢住在城外的客棧,不用風餐露宿,還能用熱水擦擦身,吃頓飽飯休整一下,這個錢眾人都愿意花。
終于看到了逃難的曙光,所有人心情都還不錯。
李氏裹著頭巾望著天空道:“這雪比我們那里下得薄。”
徐氏疲憊道:“是啊,還好下得薄,不然大雪天趕路也是夠遭罪的。”
張氏也滿目擔憂,如果連續下雪的話趕路就難了,孩子們也容易生病。
金寶奶奶聽了后接話道:“這里跟咱們那里不一樣,第一場雪就是薄薄的,落地就化了,要再過半個月左右才會正式下大雪,咱們在那場大雪前能趕到臨安就行。”
張平安拿出地圖看了看道:“衢州離臨安不遠了,我們要是每天走60里路,五日左右就能到。”
李氏猶豫了下道:“我看這衢州也不錯,有吃有喝的,咱們還有一些積蓄和糧食,落腳應當不會太難。”
話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大伯母,我明白您的意思,坦白說,我一個人去哪里都好落腳,畢竟我有功名,但是你們呢,總不能坐吃山空吧,又沒有地,到臨安了起碼尋份糊口的活計要容易的多,九十九步都走了,也不差這最后一步了,你們自己考慮清楚吧”,張平安定定道。
徐氏感嘆:“唉,要是有個地兒能包吃包住就好了!”
出門在外,防人之心不可無,眾人是自己用鐵鍋煮的熱粥,稠稠的,筷子都能立住不倒,一碗下去整個身體都暖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