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丫這樣沒規矩,李氏見了也不舒服,不過她是個心思深的,輕易不會把不滿表露出來得罪人,只能拿話點五丫。
“大伯母說的是呢”,六丫笑了笑,應道。
接著轉移話題,委婉道:“大伯母,我剛看三嬸去找我娘了,估計是去商量待會兒新房門口堵門的事情,您看要不要也過去問問。”
事關拿紅包的事情,李氏很積極,連忙起身道:“哎喲,瞧我都忙忘了,那我去問問啊,讓你幾個嫂子在房里陪你們。”
說完便出去了。
在臨安張家親戚少,金寶家只是族人,大丫二丫是外嫁女,徐小舅家是外家,這新房門口堵門的活兒輪不到她們。
這點李氏不擔心,她就怕馬氏待會兒使幺蛾子,鬧的場面難看還連累她,她還想多拿點紅包呢!
李氏沒猜錯,馬氏正在纏著徐氏,想再要塊藍色緞子做回禮,好給家里小孫子做身新衣裳,上學堂時穿。
徐氏可不慣著這毛病,不耐煩道:“給不給是我的事,今日還忙著呢,別找事兒啊!”
李氏聽了忙上前打圓場,把馬氏拉走了,這妯娌是有點小聰明,但真不多,心累!
不多時,大丫、二丫、徐小舅加金寶一家也來了。
院子里頓時更加熱鬧起來。
五丫的嫁妝又被眾人羨慕了。
徐小舅笑著表功道:“五丫的箱籠柜子還有床用的可都是好木頭,打磨得也精細,一點倒刺也沒有,我和我家添財添壽做的可細心了,上的漆也是用的最好的,用個三五十年不成問題!”
大丫很捧場:“小舅,你的手藝越來越好了,這些家具瞧著就氣派!”
“都是你姥爺從小教的,畢竟是祖傳的手藝嘛”,徐小舅笑得合不攏嘴。
胡婆子給眾人煮了雞蛋肉絲面,先墊補一下,等男方家過來迎完親后就可以正式入席了。
這種時候小孩子是最快樂的,有零嘴和肉吃,還有紅包拿,就算調皮爹娘也不會打人。
不到巳時方家便帶著花轎吹吹打打地過來了。
巷子里的鄰居都知道張家今日嫁女兒,花轎進巷子后,住在巷口的人家便趕緊過來喊道:“新郎官過來啦!”
今日負責在大門口堵門的是張平安和幾個堂哥。
方家算是耕讀傳家,離書香門第差一點兒,但講究也不少。
張平安提前和幾個堂哥通了氣,不鬧的太過,待會兒自己考校幾首詩詞,略做個樣子就行了。
成親是結兩姓之好,兩邊都是二婚,就怕出岔子。
大柱等人都是當爹的人了,很穩重,最后一切順利。
李氏和馬氏也如愿拿到了大紅包,喜的笑瞇了眼。
張平安背著五丫出門時,能感覺到紅蓋頭下的人哭了,眼淚把他的肩膀都浸濕了一小塊。
周邊眾人都喜氣洋洋,張平安還得笑著應對客人,什么也沒法兒說。
以后的日子,就看五姐自己想怎么過了!
五丫的嫁妝比較多,這次沒法兒讓男方家用一個騾車直接拖走了,也不體面。
張老二按臨安的規矩,安排了人送嫁,嫁妝是要抬到方家的,也有十幾抬。
在周邊鄰居看來,這婚事已經算可以了,婚禮也足夠熱鬧。
等男方家跟著的族人喊了“起轎”后,方子期轉身溫文爾雅地行禮道:“岳父,岳母,小舅子,那我就先拜別了,等三日回門的時候我再帶五丫回來看你們。”
“哎,好好,以后可要好生對我家五丫啊”,徐氏傷感道。
“小婿一定善待娘子,岳母請放心”,方子期道。
“姐夫,那我五姐就交給你了,你記著,不管什么時候,她是有娘家的人”,張平安笑道。
“明白!”方子期笑容不變,再次給眾人行禮后才帶著隊伍離開。
眼看隊伍拐出了巷子走遠了,張老二才招呼眾人入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