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古代沒有手機等通訊工具,但縣城的大戶人家消息依然很靈通。
余縣丞全族被抓這事兒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就在士紳間傳遍了。
托人來縣衙打探的人不下二十波。
張平安和綠豆眼、華萬里以及盧縣令的師爺一起整理案卷,直忙到午時才歇下來。
六百多人的卷宗還是挺耗時耗力的。
大夏雖只剩半壁江山,但王法仍在,一下子斬600多人不是小事,算大案要案了。
一切流程該走的還是得走完,不然容易落人口實,縣衙也會失去公信力。
孔子曾曰“民無信不立”,就是這個道理。
張平安是想以后在慈縣大展拳腳的,當然不會偷這個懶。
“諸位辛苦了,現下卷宗也整理得差不多了,盧師爺,剩下的就麻煩你了,我和華師爺、葛師爺先回驛館歇息”,張平安道。
盧師爺是盧縣令的族人,讀過好些年的書,不過連秀才都沒中,但為人精明圓滑,做事有分寸,是盧縣令的得力幫手。
等盧縣令卸任后,他是要跟著盧縣令一起回老家的,對張平安沒什么威脅,所以他待此人也十分客氣。
“不敢,不敢,這是小的份內之職”,盧師爺連連拱手道。
等張平安帶著華萬里和綠豆眼回驛館吃飯的時候,發現連驛館的人都知道了余縣丞下大獄的事。
這時候普通老百姓沒這么多娛樂,一丁點風吹草動的事都能一傳十、十傳百。
張老二和徐氏看兒子做事這么拼,有些擔心,囑咐道:“兒子,熬夜傷身啊,以后可不能再這么干了!”
邊說邊囑咐張平安喝湯,這次喝的不是雞湯了,而是海邊人常喝的墨魚湯,聞著很鮮,一點也不油膩。
看兒子盯著墨魚湯沒動筷,徐氏解釋道:“這慈縣啊,雞比魚貴,貴就算了,主要雞養的也不好,我聽驛館的人說他們這邊經常喝墨魚湯,不僅能補充氣血,而且溫和不上火,特別適合用于調理身體和增強體質,一直燉雞也吃膩了,我就想著換個花樣試試,在湯里面還放了蓮藕和生姜一起燉煮,你嘗嘗味道怎么樣?”
說完一臉期待的看著張平安。
接著想到什么,笑著招呼華萬里和綠豆眼:“你倆也嘗嘗,是我親手熬的,愛喝的話我明天接著給你們燉,你們公務繁忙,陪著平安一起熬夜,實在是太辛苦了!”
張平安熬了一宿,白天又忙了半天,有些疲憊,按了按額角和鼻梁后好了許多,聞言笑道:“我還沒喝過墨魚湯呢,那我得試試!”
說完舀了一勺,咽下去后不由眼前一亮,“這墨魚湯味道還挺不錯,肉也軟爛,還沒刺,以后燉湯的話就燉墨魚湯吧!”
華萬里雖家境一般,但臨安離海也不遠,他是喝過墨魚湯的,綠豆眼家里是皇商巨富,更不必說,什么山珍海味沒吃過,不過此時兩人感受到徐氏的心意,都十分捧場,一邊夸贊一邊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