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采鹽制鹽的好季節,鹽乃重要物資,不能馬虎”,張平安說完,側頭問道:“現在鹽場的人手可還夠用?”
管事的斟酌著回道:“灶戶雖說是只有40來戶,但下到5歲小兒,上到50歲老人都能幫著做事,按各家人數來看是有六百來人的,也夠用。”
說完微微抬頭覷了覷張平安的臉色,看張平安沒接話,連忙變了話頭,繼續道:“但是吧,灶戶們都要干到很晚才回家,天沒亮就得下鹽田了,時間太長了,這些人也吃不消,最后影響的還是咱們鹽田的產量,如果大人能幫忙再招些鹽工過來,那是最好不過了!”
楊典史笑呵呵接話道:“張大人正有此意,剛剛已經吩咐我務必辦好這事兒。”
管事的很會來事,連忙拍馬屁道:“張大人真是英明神武,還是張大人體恤百姓啊,小的拍馬也趕不上!”
張平安擺擺手:“別廢話了,帶著我們繼續看!”
鹽場有很大一片,但中間只有一條很窄的路能走,主要是用來進進出出拉鹽用的。
眾人花了整整一天時間,才把鹽場轉完,打理得還算不錯,有一些小瑕疵,但沒什么大問題。
張平安臨走時吩咐道:“沙管事,明日你去縣衙門戶房支100兩銀子,再請幾個做飯的婆子,從后日開始,灶戶們統一吃飯,早中晚三頓都管,每天的伙食費支出不能低于6兩。”
管事的有些抓馬,確定道:“大人,每天都管飯嗎?那那些沒有做事的小娃兒怎么辦,也管嗎?”
張平安點頭:“都管!銀子用完了你再來縣衙支取。”
說完眼神嚴肅的掃視了一遍管事的,厲聲道:“縣衙官庫本就不富裕,給你這錢不是讓你中飽私囊的,要是讓我發現錢沒用在給灶戶們的伙食上,那你就自求多福吧!”
管事有些訕訕的,他剛才還真動了這個心思,連忙擺手道:“不敢不敢!”
朝廷的政令出的很快,張平安隔日便收到了公文,今年的產鹽量要多加三成,這個數目比張平安預料的要多太多了。
這下不僅僅是招人手的問題,必須得擴建才行,但是關于擴建的費用問題,上面只字未提,明顯是讓縣衙自己想辦法了。
張平安有些腦殼疼,哪哪都要錢,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啊!
正在此時,衙役來通報,臨安有信過來,再就是蘇家村的村長領著蘇二愣一家人過來了,正在前堂等著。
張平安看了信,是六姐夫寄過來的。
想了想,便讓陶主薄先去接見蘇家人。
這人是從下面鎮上一步步爬上來的,比較能做實事,名利心有,但不怎么重,很懂分寸,最重要是為人比較親和,比楊典史好很多,也很會察言觀色。
這事兒讓陶主簿去安排最合適不過了。
陶主薄也記得這家子人,也大略猜到了一些縣太爺讓那個二愣子來種田的用意。
這事兒是好事,他挺樂意幫忙辦的。
“等等,給他們家先支一個月月錢吧”,張平安想了想吩咐道,“他們家看樣子過得很拮據,剛來縣城肯定有花錢的地方,這錢先支給他!”
“明白”,陶主薄點點頭,下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