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眼有些受不住這過分的熱情,趕緊解釋道:“嗐,伯母,我可是東家,其實沒遭啥罪,重活兒都有下人和船工干,就是吃的不好,那些海外小國的吃食咱也吃不慣,養幾天就好了!”
張老二年輕時是出過遠門做工的人,這話他可不信,“你這吃的不好,一下子就瘦了幾十斤,也太過了,還是遭罪了!唉,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啊!”
這話張氏認同,點頭道:“物離鄉貴,人離鄉賤,老話沒錯的!”
眾人坐下后,都一個勁兒勸綠豆眼多吃點兒,還幫忙用公筷布菜,最后綠豆眼是扶著墻出去的,太撐了!
張平安將打包好的山楂水遞給跟過來的葛家下人,囑咐道:“一會兒路上趕車慢點,到客棧后就讓你家少爺把山楂水喝了消消食。”
“哎,小的一定照做”,下人應道。
“對不住啊,家里老爺子老太太過分熱情了,讓你吃撐了,回去后記得消完食再睡,不然該難受了”,張平安有些歉意地對綠豆眼道。
“哎,沒事沒事兒,我正好饞得慌呢,海上漂了幾個月,嘴巴都快淡出鳥來了”,綠豆眼擺擺手道,然后上了馬車,還打了個飽嗝兒。
等馬車遠去后,張平安才轉身回府。
一晃眼來到第二日,張平安今日安排了去試驗田巡視。
張老二要去試驗田幫忙干活,倆人正好一道。
這次算是私下巡視,便沒有安排衙門其他人跟在一起。
沿路成片的金黃色的稻田,仿佛一望無垠的金色海洋,沉甸甸的稻穗帶著豐收的喜悅。
農夫們大都戴著草帽彎腰在田里忙活著,仔細檢查每一株稻子,為秋收作準備。
等到了試驗田后,張平安在幾塊田間轉下來,發現蘇二愣種的幾塊田跟其他田地間的稻子對比十分明顯,結的稻穗更厚實,癟殼也少。
當初他一共劃分了四塊田,第一塊安排了經驗豐富的農夫用普通種子的秧苗栽種的,采用的也是精耕細作的方法。
第二塊田和第三塊田則是用的蘇二愣家的秧苗,分別讓第一塊田的農夫和蘇二愣用精耕細作的方式打理。
第四塊田,雖然也是用的蘇二愣家的秧苗,但張平安已經提前跟他說了,讓他自己想怎么種就怎么種,不干涉。
之前在灌漿期時,張平安就來看過一次,蘇二愣侍弄的田地里谷粒更飽滿。
現在到了成熟的時候,區別更是一目了然。
在四塊田中,第二塊田的稻子長得比第一塊好,第三塊和第四塊田的稻子又要比第二塊好,但第四塊田的收獲明顯會是最好的。
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在于蘇二愣后來在水稻間點種了綠豆。
采用了水稻和綠豆混種的方法。
張平安模糊記得這是因為豆科植物具有益氮固氮的作用,能夠吸取空氣中的氮,將其固定在土壤中,為水稻提供氮肥。
同時這些綠肥作物也能夠掩蓋水稻田里的裸土,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保水保肥的作用。
理論知識他知道,但具體怎么去做他是完全一竅不通的,包括點種的時間、氣候、間距等,這些都需要摸索。
但現在蘇二愣明顯已經有了他自己的一套種稻子的方式方法,且效果明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