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好了,六丫算是在于家站穩腳跟了,我也放心了”,徐氏喜不自禁。
張氏也忍不住跟著露出笑容。
英娘生產這事兒還得及時往臨安送信,畢竟她是大房的兒媳婦,自然應當跟大房那邊說一聲,看看接下來的滿月宴是怎么辦。
有下人跟著伺候著,吃的好睡得好,加上有了兒子后心情也放松了,英娘在坐月子期間,沒幾天竟然還胖了不少,孩子也褪去了剛出生時皺巴泛紅的樣子,長得白白嫩嫩,胳膊跟藕節似的,一看就知道喂的好。
大房那邊李氏收到信以后自然是高興的,畢竟孫子不嫌多,都是自家的血脈。
本想帶著男人兒子一道去臨安看望英娘和剛出生的孫子,順道接兩人回來,在臨安擺滿月酒。
誰知道臨動身的時候,梅子也發作了,生了一天一夜,才生下一個女兒。
李氏雖有些失望,但到底梅子前面已經生了一個兒子,還算能接受。
現在條件好了,不像以往在鄉下,生完就得下地干活,不說坐全月子,給梅子坐個半月子還是要做的,這點李氏還是有分寸。
張氏和張老頭都不在,沒人能搭把手,三房更是指望不上的。
伺候產婦和奶娃娃最是要用心,總不能這一攤子事都壓在二柱媳婦兒頭上。
李氏權衡一番后,最后只能給徐氏這邊回信,說明了情況,等梅子坐完半月子以后,她再帶著大柱和張老大一道去慈縣接英娘回來。
這種事也是趕巧了,徐氏收到信以后氣歸氣,也只能等大嫂半個月以后過來接人。
張氏知道后嘆了一口氣,沒說什么,繼續在一邊抽她的水煙。
張平安自然更不會說什么了,多個人吃飯對他來說不算什么事兒。
他現在在著手準備推廣安南稻的事情,眼看安南稻在慈縣各地長勢喜人,完全能夠適應這邊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張平安相信,如果能再加上蘇二愣的套種方法,來年的糧食收成必能增產一大截。
現在慈縣是三縣合并,只要在慈縣大面積種植看到了成效,那么接下來在全國推廣,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這件事真的還得多虧了綠豆眼。
不過這人真的經不起念叨,張平安剛想到綠豆眼,第二天綠豆眼就回了慈縣。
比出海剛回來時白胖了不少,明顯這兩個月沒少補,又有點以前國子監的那個綠豆眼的影子。
“在家待了兩個多月,可憋死我了”,綠豆眼搖著扇子翹著二郎腿道,“這么久沒見,大家有沒有想我啊?”
華萬里在一旁敲了敲桌子,有些無奈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你能不能好好坐著說話!”
“嗐,怎么舒服怎么坐唄,瞎講究什么”,綠豆眼翻了個白眼,他就受不了華萬里碎碎念這一點,像個老媽子似的。
“看你重新變得又白又胖,就知道不用人操心了,哪需要我倆惦記啊”,張平安打趣道。
說完又正經問道:“你這次回來是又要準備出海了?”
綠豆眼點點頭應道:“昂,對啊,歇也歇夠了,在家玩著沒意思,索性在年前再跑一趟,這次不往遠了去。”
“還是準備按計劃去高麗?”
“不,去呂宋”,綠豆眼搖頭回道。
“怎么又改主意了?”張平安挑了挑眉有些驚訝。
“還不是那個周大人,我回臨安之后才知道,周大人找過我爹,想讓我們家出船去一趟呂宋,因為隔得不遠,再加上周大人現在在朝堂上風頭正勁,我爹不想得罪他,便答應了,現在家里閑著的人就我一個,只能我去了”,綠豆眼攤了攤手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