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有才聽后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
隨后眾人一起在縣衙用了午飯。
接下來又在縣城內轉了轉。
常縣原本算是富庶縣,縣城內的房子建的十分堅固,現如今許多都空置著。
織布機也在工坊里生滿了蜘蛛網。
不過各處水井倒被掏得干干凈凈,街道也十分整潔。
看得出何有才是用了心的,只是人口太少,有些有心無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張平安也沒多說什么,在現在這關頭,何有才這樣的人做官起碼用心,也忠心,有執行力,這就算不錯了。
只能矮子里面拔高個兒!
歇息一晚后,第二日一大早,張平安便準備帶人回澤縣了。
臨走時,特意安排道:“何大人,你就按本官昨日吩咐你的那樣照做就成,保管有用,俗話說‘食必常飽,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居必常安,然后求樂,不患貧而患不安’,如果連飯都吃不飽了哪兒還有精神去修道呢,而且世人都怕特立獨行,畏懼與眾人不同,一旦觀念改變了,事情就好辦了!”
“下官明白,多謝大人點撥”,何有才行禮道。
“那本官就靜候佳音了”,張平安笑道,然后才騎馬帶著人離開。
何有才看著遠去的一行人,拿出帕子擦了擦額頭的汗,感慨道:“中庸之道,合群為貴,這是天生做官的料啊!”
有些事,他其實心里也知道大概應該怎么做才是最好,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不管是御下之術還是治民之策,他承認,他都還有很多不足。
他這輩子恐怕也就這樣了!
張平安并不知道何有才此時的內心想法,如果知道了,恐怕心里更要高看他一眼。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對自己有清醒認識的人,一輩子都不會過得太差的。
多少人一輩子也參不透這個理!
趕了將近兩天路后,張平安才帶著人回了澤縣。
老禿見人回來了,親切極了,圍著幾人問東問西,噓寒問暖。
片刻后,才搓搓手說出自己的真實意圖:“平安,你看你要去揚州我是不是幫你頂著了,現在眼看秋收也過了,我想帶兄弟們出去活動下身手,打打獵,大概得去個兩三日,你看成不?”
“要帶多少人?”張平安想了想問道。
“五六十人吧!”老禿回道。
“行,那你們去吧,注意著些”,張平安爽快地點頭應允。
反正澤縣附近也沒什么大山頭,沒聽說有什么成氣候的流寇土匪。
讓他們出去掃掃山頭也好,正好清剿漏網之魚。
老禿聞言喜得一蹦三尺高,喜滋滋道:“平安,我就欣賞你這份爽利勁兒,讓人心里舒坦啊!”
“這就叫有來有往嘛,最重要是老禿你做事有分寸,不然我可不敢應下”,張平安點撥了一句。
“那是那是,放心吧”,老禿摸著后腦勺嘿嘿道。
第二天一大早,天才蒙蒙亮,老禿便清點了人手出發了。
上午,張平安在衙門處理堆積的政務時,發現了被壓在桌案上的信封。
落款是劉水生。
從阜縣寄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