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沉默一會兒后。
劉三郎突然好似想開了,點頭道:“唉,這樣也好,有一位圣主帶著,天下一統指日可待,老百姓們也能少遭些罪,這皇位誰坐都一樣!”
“是啊,雖然咱們已經收復了不少失地,但是中原以北,還有西域等地,依然是一片亂麻,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把這些韃子通通趕回關外呢,周大人本身也是黑蛇擇主的天命之子,就這樣吧,反正咱們也沒什么變化!”阮三好似說服自己道,邊說邊點頭。
震驚過后便是有些無所謂。
“皇上是宏圖大略之人,之前就下令征兵,現在正式即位以后又大赦天下,開恩科,政令不斷,我估計過不久可能還會推行返鄉令等政令,這北地很快就要熱鬧起來的,驅除韃虜一統天下,指日可待”,張平安望著遠方緩緩道。
劉三郎聽后有些糾結,憨憨道:“可是咱們現在在臨安過的好好的,已經在臨安定居,還要回去嗎?老家肯定比不上臨安繁華的。”
“這只是我的猜測,回不回,等以后政令出來以后再說吧,肯定得和家里人商量,不過有機會總要回去看看的,不知道老家還有沒有親人幸存啊”,張平安嘆息一聲道。
“你說以后朝廷有沒有可能安排你們倆回老家鄂州府做官啊?”阮三突然想到。
“現在鄂州府也已經收復回來了,要是你們能回老家做官的話,豈不就大大便利起來,還可以照拂一下族人!”
“說什么呢,你不知道做官有地域回避制嗎?避籍避親!”張平安搖頭否定。
“可是你們現在落籍不是已經落到臨安了嗎?不沖突啊!”阮三大大咧咧的,覺得沒什么影響。
“這個只待以后再說吧,征兵的情況怎么樣了?”張平安問道。
阮三聞言收起漫不經心的態度,回道:“已經差不多征齊了,有些無父無母的孤兒,聽到征兵有糧餉還有銀餉,都挺愿意的,反正他們孤身一人,在哪兒都是活,汝南府物價高昂,食不果腹,去軍中說不定還能拼出一條路來!”
“那就好,兩日后新兵就要集結,切莫怠慢了”,張平安囑咐道。
“放心吧!”阮三拍拍胸脯應道。
張平安點點頭,隨后吩咐道:“大姐夫,我待會兒要召集府衙所有重要人物議事,你先帶人去把告示貼出去,昭告天下,改朝換代了,以后就是大周朝了,聽周天子政令行事,對了,咱們以后稱呼上也得注意一些,圣人名諱不能再常掛在嘴邊了!”
劉三郎點頭:“明白,放心吧!”
商議完正事,幾人便散了。
張平安還得著手去和底下人議事,改朝換代了,什么都得變。
雖然臨安政權過渡十分平穩,各處重要地方的駐軍也都是周子明的心腹之人,但還是得盡快安撫民心。
尤其是得聯系本地鄉紳宗族,讓他們協助穩定地方,幫助官府與百姓溝通,減少動蕩沖擊。
這就不得不提到之前張平安剛接手汝南府的時候走的仁政之路了。
現在留下的都是能夠順應時事的,冥頑不靈之輩,早已在這幾個月中被鏟除。
這也為今日新帝登基昭告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何況還有開恩科和大赦天下兩件好事,商戶也可參與科考。
又借著君權天授,黑蛇擇主這股東風。
本地鄉紳自然很快接受了改朝換代的事實。
并沒有讓張平安費很多心。
又兩日后,黃知府和林俊輝等人的回信才姍姍來遲。
兩人很顯然已經知道荊州兵變和臨安改朝換代的事情。
黃知府倒是十分高興,覺得自己押對寶了,平步青云指日可待。
言辭之中可以看出抑制不住的激動之情。
林俊輝反應則淡淡的,信中除了表示驚訝和欽佩外,再無其他。
這讓張平安心中不由閃過一絲不好的預感,這樣的回信不是林俊輝的行事作風。
現在木已成舟,難不成他還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不成?
實在放心不下,張平安提筆立刻又給遠在阜縣的林俊輝去了一封信勸解。
他知道林俊輝是心有大抱負之人,就怕他頭腦不靈活,死磕著忠君愛國那一套。
在這種情況下,豈不是以卵擊石。
何況他代表的不只是他自己,還有他的族人。
時間一晃而過,征集的新兵早已去了開封集合。
三十萬大軍駐扎在開封一線,帶兵之人全是說得上名號的老將,又糧草充足。
無疑給被逼到北地的白巢和韃靼人造成了不小的威懾,一時之間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陳兵兩月后,便正式進入嚴寒的臘月。
這也是大周朝的第一個新年,必然是要非常隆重,以顯國威的!
連張平安遠在汝南府都收到了邸報通知,這次新年要與民同樂。
所有百姓可在臘月里憑戶籍去領取一份新年喜米。
大多數百姓們并不是不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個道理。
但能有些喘息的機會也是好的,絕大部分人都是喜氣洋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