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府城撥過來的書籍,更加難能可貴,有錢都買不到。
“山長,我雖然現在還是一介白丁,但也是書院出來的人,這樣,我捐一百兩”,金寶是性情中人,聽后也有些動容,跟著道。
他雖然沒有功名,但一直寫話本子,潤筆費也很可觀,這一百兩還是不太費力的。
“我捐兩百兩”,劉三郎悶聲道,說完直接從懷里摸出荷包,將里面的銀票都抽出來遞給林山長。
他不搞那些歪門邪道的撈錢,基本全靠俸祿和戰功上得的賞賜。
因而這二百兩對于劉三郎來說差不多是能不影響自家生活后,能拿出來的極限了。
“好好好,多謝諸位了!”林山長笑著拱手道。
又將期待的目光暗暗挪向譚耀麒。
見此情況,譚耀麒不可能無動于衷,銀子他倒是不太缺。
但他得考慮到劉三郎官職比他高,也只捐了兩百兩,自己肯定不能超過他。
而且捐太多了,樹大招風,也容易被同僚盯上。
斟酌片刻后,他才道:“林山長,我也略盡綿力,捐一百五十兩,希望能幫到書院!”
這樣一來,差不多就有一千五百兩了,加上府衙撥的銀子,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林山長很滿意,再次感謝幾人。
“這筆銀子數額不小,但書院學子以后只會越來越多,怎么用也是個問題,既然是要幫助學子們讀書科考用,我看干脆將這筆銀子設為助學銀”,張平安放下茶杯繼續道。
他捐這筆錢是確實想用到有用的地方的,可不是肥了個人口袋,因此該說的話,他得說到位。
點到即止,林山長領悟過來,想了想道:“大人放心,這筆銀子會在書院所有夫子的監督下使用,一應開支明細都會定期公布,讓這銀子一錢一厘都用到實處!”
“理當如此,這樣最好不過了,林山長想的周全。”譚耀麒也聽明白了,跟著笑道。
臨走時,羅福貴和幾人約好了,等回鄉后再聚。
揮手和書院眾人告別后,張平安便帶著人回了驛館。
此時雨已經停了,太陽西斜。
剛下馬,幾人便看到烏泱烏泱的帶著禮物過來拜會的各路鄉紳們正等在驛館院內。
看到張平安和劉三郎回來,鄉紳們紛紛行禮。
好不容易打發眾人幾句后,等進了內院,只聽到一陣壓抑的嚎啕大哭聲。
張平安定睛一看,只見一個頭發花白的婆子正趴在張氏腳邊哭的不能自已。
通過對方涕泗橫流的面容,張平安模糊看出對方和奶奶張氏長的有些相像。
難道是哪個姑找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