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張小姑還不想走,直說自己想留下來跟著一起回鄉去。
這下子別說張老二不同意了,家里所有男丁全都拒絕。
連張老大都道:“四云,你是糊涂了不成,哪有外嫁女跟著一起回鄉祭祖的,沒有這個規矩,你要回家吃席我們沒意見,但得按照禮數來,否則可別怪我們不讓你這個妹子進門。”
“呵呵,大哥,我這不是說說嘛,那我明日帶著家里人回鄉去”,張小姑干笑道。
其實她也只是想試試而已,也沒敢回嘴五丫也是外嫁女,還和離了,為啥能跟著一起回去。
畢竟跟著侄子回去多風光啊,外面那些送禮的人她可都看見了,都是些她平時踮著腳都見不到的老爺貴人們。
可見侄子真的是發達了,不得了了!
張小姑是又羨慕又嫉妒,還酸的很,只恨富貴不是自己兒子的。
論起來,徐氏和馬氏年紀都還比她大,可如今兩人看起來都比她年輕富貴多了,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所有人中,別的人都還好,她最看不慣的尤其是五丫。
都是二嫁女,憑什么五丫這個死丫頭就可以穿金戴銀,使奴喚俾的,而她只能改嫁給一個糟老頭子吃糠咽菜,老天爺,這也真是太不公平了。
還有,自己可是長輩,這死丫頭卻用眼角看人,瞧不起誰呢?!嘁!
當誰沒看出來似的,那滿臉的嫌棄都快漫出來了!
笑死人了,還不是沾了兄弟的光,誰又比誰高貴?!
這種巨大的差距和輕蔑讓張小姑不由暗搓搓萌生出了一個齷齪的想法。
只待過幾日進一步打聽清楚情況了再施行,到時候看還有五丫這個死丫頭好果子吃的。
哼!!!
其他人對張小姑的頭腦風暴一無所知。
張氏自己也承認自己是心硬如鐵的一個人,從來不是一個奉獻型的好母親。
但看到女兒如今過得這么慘,她到底還是沒落忍。
在張小姑臨走時,給孩子懷里塞了一個荷包,語氣有些沉重道:“給孩子的,省著點花!”
“哎喲,娘,剛才見面禮都給過了,這…這不太好吧!”張小姑嘴里推辭著,但把荷包揣進懷里的動作卻很利索。
張氏瞥了一眼女兒,眼神含義豐富,但也沒再做聲,搖搖頭進屋去了。
張小姑見了訕訕的,但轉眼間便恢復正常,和眾人告辭后,便樂顛顛帶著兒子和孫子走了。
她得趕緊回去想法子和老頭子和離了。
如今有了出息侄兒,哪還用伺候老頭子,而且她也不想讓對方一家子跟著沾光。
邊往回走,張小姑邊囑咐著兒子孫子別說漏嘴了。
不得不說,這份決斷還是有幾分像張氏的。
五丫還不知道就因為她的蔑視和傲慢,暗地里有雙眼睛盯上了她,正想著法子想把她拉到泥地里去呢!
她剛才無意中聽到親娘徐氏和奶奶張氏提起,準備到家后就把她關起來,然后送到附近的五仙庵帶發修行。
讓她好好兒凈凈心,學學規矩,京城也不準備帶她去了,就留在家里跟著大房三房。
這可把她嚇壞了。
原來這兩日的平靜都是隱而不發,就等著到家了整治她呢!
五丫不想坐以待斃,但又沒個人能商量,簡直愁的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候她都還沒有完全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所有人都贊成這個決定,說明所有人都對她不滿,就是再嫁又哪兒能過得好。
……
眾人一夜好眠后,很快便到了第二日早上。
翁縣令安排來的儀仗隊伍天色剛亮便過來了,就等著出發。
所有人都穿上了自己壓箱底的衣裳,在這個重要的日子里打扮的精神奕奕的,下人護衛也都收拾的整整齊齊。
辰時過半時,天光已經大亮,太陽耀眼奪目。
眾人也都用過早飯,收拾好了行李。
翁縣令帶著屬官們等在門外,準備送一送。
領頭的衙役見后大力敲了一下銅鑼,高喊道:“起---轎---!”
隊伍隨后緩緩出發。
走在最前頭的是樂仗隊,有兩人鳴鑼開道,另有四人持“肅靜”、“回避”牌,還有八人吹樂。
其后則是高舉的旗仗隊,兩面是青羅繡孔雀的二品告止旗,另兩面是書寫有官職姓名的繒帛素旗。
在風中迎風招展,昭示著主人的不一般。
旗仗后是兵器儀衛隊,由皂衣衙役持木制戟架,列戟八桿,班劍四把,護送在兩旁。
加上張平安本身帶的青壯護衛和下人,還有豪車駿馬,實在是氣派非常。</p>